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228
编号:13744435
呼吸机对保护肺通气的策略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5日 《中外医疗》 201228
     专业的呼吸道护理 对于呼吸道的护理医院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如插管、拔管、气管切开、撤机等,以及对医院所使用呼吸机的熟练使用和参数设置。有的医院所用呼吸机没有参数显示,要求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机械通气效果和患者的临床情况,这里包括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神经、肤色等体征以及尿量、呼吸的变化。同时还需注意对患者进行眼部护理、清洁口腔、防止褥疮、预防静脉炎、尿道感染等一些护理期容易出现的症状。医院还应要求医护人员的操作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确保口腔护理、气管湿化、呼吸机设定、吸痰等工作的规范化。吸痰应掌握顺序原则,将气管内吸净后再吸口鼻处,吸满一管后弃用,或经严格消毒后再次使用,患者间不可串联使用,以防交叉感染。气囊应定期放气,橡胶气囊放气一般为1次/h,低压气囊可使用6 h后放气1次。放气时注意及时吸净气囊流出的分泌物。气管内套管需每天进行消毒,外套管则可在气口形成窦道后再进行更换。

    对于气管插管和切开的患者,呼吸道的湿化工作尤为重要。患者在插管或切开后,呼吸道会丧失原有的湿化功能,常常出现分泌物干结,导致支气管纤毛运动能力降低,造成感染、肺不张及气管堵塞等并发症。常用湿化方式有雾化器、蒸汽发生器以及直接滴入等。直接滴入的方式通常使用生理盐水加入抗生素或者氨茶碱,通常滴注3~4耐/h,并在呼吸3次左右时吸尽分泌物。蒸汽吸入的方式应特别注意气体的温度,温度超过40℃时或者低于30℃时,都会抑制纤毛运动,所以湿化液或者吸入气体的温度为32~35℃为宜。

    机械通气对呼衰患者进行抢救的最有效地方法。抢救同时应注意预防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有通气过度、通气不足、肺部感染、气胸、血压降低、气管黏膜损伤等。另外作为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对于医疗方式不能固步自封,一些陈旧观念需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 秦英智,徐磊,魏肃,等.压力支持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两种脱机方式的比较[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2):83

    [2] 王辰.機械通气的撤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6)(增刊):31.

    [3] 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7-128.

    [4] 牛天平,陈天铎,李培杰.气管压力限制和容许型高碳酸血症策略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杂志,2000,12(1):36-39.

    (收稿日期:2012-08-10), 百拇医药(张英卓 赵忠岩 杨清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