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228
编号:1374444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自我管理(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5日 《中外医疗》 201228
     4 运动的管理

    合理的膳食加上科学的运动,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转归。随着社会现代化与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人们日常的运动量越来越少,因运动量不足而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有上升趋势,尤其老年人表现的尤为突出。运动对老年骨骼的影响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骨量增加或阻止骨量的丢失。对绝经后妇女骨骼的影响则为一定程度上减少骨的丢失,但须长期持续运动。

    坚持体育锻炼,每日做两次预防骨质疏松运动练习,可在仰卧位、立位和座位时进行,但须注意避免仰卧起坐动作、躯干屈曲动作、不良的座位姿势。高齡患者要避免快速的弯腰动作和弯腰抬物活动。

    室外散步,日光照射。光照30min/d以上,便能够获得足够量的维生素D,也可在水中进行负重和步行训练。

    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要注意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否则不仅不能改善骨的强度,反而会由于方法不当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训练中严格按照康复医生设计的运动处方进行,并且要定期到康复门诊复诊,调整处方。

    对肌肉萎缩、肌力弱、平衡能力低下者,运动时要佩戴拐杖加强保护防止跌倒造成骨折。骨质疏松严重者要佩戴矫形器,防止脊柱变形或椎体的压缩骨折,但佩戴时间不能超过1个月,以防肌力低下。

    维持抗重力的姿势。为了改善骨密度,每天最少做2 h负重站立和肌肉收缩练习。如膝手卧位,靠墙站立,起立床上的站立训练,平行棒内的步行训练等。

    如有急性腰背痛,伴有新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应卧床1~2周。在这同时,应加强四肢肌力训练。如上肢各肌肉的等张运动训练,下肢等长运动训练,腰背肌等长运动训练。从第三至四周逐渐开始体位变化的训练,直至可下地练习行走。在慢性期,应注意正确姿势,禁止对椎体造成破坏性的错误训练。加强呼吸训练,提高呼吸能力。作伸展训练,提高机体的柔韧性。做主动运动,如腰痛体操等,提高肌力及耐力,但一定要注意运动量及运动强度的适宜。

    对有偏瘫的老年患者,因为长时间卧床,致使肌体的侧肢肌肉偏瘫麻痹,极大的限制了肢体的运动,随着,肌肉收缩对骨刺激应力的消失,再加上卧床的免负荷,因此,骨质疏松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要不需要绝对卧床时,就应鼓励病人在床上坐立。坐起后,脊柱开始承重,腰背肌收缩运动加强,健侧的活动量也相对增加;加上坐起后对患者的精神状态、饮食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所以对预防骨质疏松是非常有利的。

    综述,最新研究表明,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老年人特有疾病的骨质疏松症,实际上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医学上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收稿日期:2012-06-10), http://www.100md.com(袁红波)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