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3年第4期
编号:13171819
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外科治疗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5日 陶云川 邓光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是临床较为复杂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病症,且预后较差。根据患者受伤程度以及受伤部位,采取合理的手术入路,可以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临床医疗水平。传统的去骨瓣减压血肿手术方式虽然临床经验较丰富,但在死亡率上较高[3]。鉴于患者受伤情况不同,应在临床上“对症下药”,经不断研究,大胆采用更加有效的手术方式,以改善重度颅脑损伤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总结临床经验,采用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之传统手术方式较为显著。由于重症颅脑损伤者很大部分是颈部做为着力点引发,且容易出现大脑中线位移明显的症状,临床传统手术进行开颅后,容易出现脑膨出现象,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4]。而采用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颅压情况,决定是否完全切开硬膜,如果颅压过高,可只切开硬膜3cm先行减压,待颅压降低到适合完全切开硬膜时,再对颅内进行彻底清理,此种方式可以有力避免出现脑膨出现象,并减少脑中线的位移度,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整体治疗效果。

    由以上统计资料即可看出,采用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方式的临床死亡率为13.33%,重残6.67%,良好达63.33%,而采用传统方式死亡率达25.00%,重残12.50%,良好41.67%。同时,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脑积水、脑软化、脑积液以及颅内感染两种手术方式比较,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方式的发生几率较明显要低于传统手术方式,且传统方式还存在不同比率的脑膨出和癫痫并发症。整体比较,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在今后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恩裕,张智民,陈兴,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薄层硬膜下血肿治疗方法的探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4):163-165.

    [2] 邢树员,王贵富,蒋其俊,等.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外科治疗临床分析(附118例报告)[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4):345-347.

    [3] 胡凯利,杨树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6-218.

    [4] 赵元征.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薄层硬膜下血肿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1(12):374-376.

    (收稿日期:2012-09-1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