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170948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中外医疗》 2013年第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新时期社会条件下的不同手术方法对于治疗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性治疗的回顾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将这5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颅脑开颅手术,而治疗组患者则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及时观察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并做好临床记录分析。 结果 该院接受治疗的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出现了明显的差别,治疗组患者的有效人数为15例,有效率在60%左右,而治疗组患者的有效治疗人数为23例,有效率达到了92%以上,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观察内,治疗组的颅脑损伤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情况。 结论 在两种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中,治疗组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情况,值得现代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手术方法;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微创清除手术;颅脑开颅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c)-0046-02

    颅脑损伤是临床治疗过程中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3],无论出于哪一种生存时期,都会占据人体拉伤部位的20%以上,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一直都居高不下,而且还呈现出了逐渐上升的状态[1]。探究引起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高处坠落、工况坍塌以及交通事故等方面,其中以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颅脑损伤情况最为常见,国际卫生组织曾有报告指出,在全球每一年都会出现至少3 000万人会由交通意外事故引发颅脑损伤现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由于颅脑损伤的常见以及复杂情况,不但直接影响到患者以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危害身体健康,还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出现颅脑死亡主要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是住院前期的急救工作处理,第二个就是伤后的半个月左右,所以面对复杂的颅脑损伤情况,新时期如何有效进行颅脑损伤治疗已经成为各个医疗单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手术治疗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但是手术质治疗的方法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2]。为探讨新时期社会条件下的不同手术方法对于治疗颅脑损伤临床疗效,该研究就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所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中包含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在入院过程中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活动,其中包括患者的有效入院时间、通过检查证实颅内脑损伤严重情况、患者的身体机能现状等方面,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血肿情况,其中血肿情况在30~40 mL之间的人数为20例,血肿在40~60 mL之间的为23例,60~80 mL之间的血肿患者为6例,超过80 mL血肿的患者为1例,年龄最大患者为75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8岁,平均年龄为(47.58±0.3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治疗人数为25例,其中治疗组中包含男17例,女8例,对照组中包含男13例,女12例。

    1.2 方法

    进行治疗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都控制在2 d以内,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其中治疗组使用的是颅内微创手术,在手术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CT来进行微创手术位置定位,选择最大面的血肿中心点位置最为中心靶点,然后进行立体定向的坐标值定位,但是在手术开始的过程中要注意,由于是颅内损伤,所以与人脑的重要功能区相接近,为了避免出现术后综合征的不良情况,要尽量避开患者大脑重要功能区位置,选择最短手术形式路径来展开手术治疗,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处理,选择长约3 cm的长直切口,切开患者脑内硬膜,然后按照已经选择好的定向坐标来展开血肿排空针的引入工作,科学合理的调整吸引器,以保证吸引器的适当负压吸收情况,进而更好的来进行血肿的排除,在适当位置放置血肿腔引流管,最终进行手术切口的缝合处理工作,在手术结束后血肿腔的引流管会通过尿激酶引流管进行注入冲洗[3]。作为相关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每一阶段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随时通过CT来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身体内血肿的变化情况。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开颅手术,在手术开始之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开颅手术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骨瓣开颅术,另一种是小骨窗开颅术,一般情况下实行开颅术中的骨瓣开颅术相对较多,在进行骨瓣开颅术时要取马蹄形切口,在清除颅脑损伤患者脑内的血肿后放置引流管,最终弃骨瓣。在开展小骨窗开颅术时要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直切口,形成直径约2.5 cm做左右的骨窗,然后继续进行血肿清除以及引流管留置工作处理[4]。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束后,均要进行全面性的常规辅助治疗,主要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颅脑损伤患者的损伤、静脉输液处理、血糖控制工作、抗菌理疗处理以及相关的营养膳食搭配等等有效的支持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来进行全面的评定治疗工作:痊愈标准: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到了91%~100%之间;显效标准: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已经减少到46%~90%之间;有效标准: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已经减少到18%~45%之间;无效标准:当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已经呈现为增加的层面上则被称为无效[5]。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将两组患者的功能系统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还要全面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肿复发问题。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颅内损伤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之后,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其中对照组采用的开颅手术,手术的治愈率达到了60%左右,而治疗组患者的有效治疗人数为23例,有效率达到了92%以上,在进行术后观察的过程中,治疗组患者中出现2例复发患者,复发率达到8%,而对照组患者则出现了10例复发患者,复发率达到了40%,由此可以看出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具体差异情况,见表1。, http://www.100md.com(李建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