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干细胞
编号:13720084
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变化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5日 《中外医疗》 201323
     [摘要] 目的 探讨就患者在行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的角膜散光以及视力变化的相关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眼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144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研究所有患者的胬肉进入角膜的长度、角膜曲率、屈光度以及视力进行常规测定,对所有患者的患眼在治疗前后的屈光度进行比较。结果 该研究的144只患眼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患者的此种情况与胬肉进入角膜的具体长度有关,且以顺规性散光为主。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散光度数明显下降,其视力也得以提高,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可以引起顺规性散光,胬肉的大小与散光程度密切相关,对此类患者行胬肉切除术可以使患者的散光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视力。

    [关键词] 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散光;视力

    [中图分类号] R7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b)-0034-02

    翼状胬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多发病,目前,对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一般情况下,此类眼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有一定关系,由于眼部的正常生理环境遭受到破坏,从而使得结膜上皮与角膜上皮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导致了部分角膜出现了上皮结膜化的情况,最终形成了胬肉。该研究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患者144只眼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眼科所收治的100例患者144只眼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且经过了3个月的术后回访。该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48例女性68只眼,52例男性76只眼,其中有44例患者的双眼患病。该研究所有患者的年龄为36~71岁,平均年龄为54岁,所有患者的胬肉均生长在鼻侧。

    1.2 手术方法

    该研究所有患者的手术均在手术专用显微镜下完成,对其行2次局部麻醉,在对患者的胬肉体部进行麻醉时,其药物为0.1%的肾上腺素与2%的利多卡因。利用虹膜恢复器从胬肉头部0.5 mm处的正常组织开始剥离,然后逐步向颈部分离,将胬肉的体部分离至半月襞处,将大部分襞处切除。完成此项操作后,利用灼烧器来对患者进行烧灼止血,将巩膜暴露在视野下。在患者的手术眼同侧上方做角膜缘,并将其作为基底,分离出大小在4 mm×5 mm左右不带筋膜的球结膜瓣,向前对结膜瓣进行翻转,然后利用虹膜恢复器来对其行钝性分离至角膜缘,然后再用该该院自制的保险刀片来向前剖切,将其剖离开至角膜上皮的边缘组织即可。利用显微角膜剪来讲患者的角膜轻轻剪断,然后将处于游离状态的结膜瓣逐渐滑移到对应的巩膜暴露区。10/0尼龙线行内侧、下侧、上侧结膜瓣固定缝合,其供区不进行任何处理。术后14 d即可拆线。

    1.3 观察方法

    该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对其角膜曲率、裸眼视力进行检查,检查芳香族至少进行3次检测,最后取其平均值。在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用专用量规来对胬肉侵入角膜的具体长度进行测量,该研究的所有测量与检查均由同一个负责人完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2 结果

    在该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8眼为无散光者,其比例约为4%;由于白内障或胬肉过大而不能测出散光的有12眼,其比例约为8%;88眼为远视散光者,其比例约为61%;12眼为近视散光者,其比例约为8%;24眼为混合散光者,其比例约为19%。在该研究的136只散光眼中,有82只眼为规则性散光,其比例约为60%;44眼斜向散光,其比例为32%;10眼逆规散光,其比例约为8%。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有12眼由于白内障或胬肉过大的原因而不能进行验光,其余132只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其平均散光度为3.6D。在术后1个月的复查过程中,108只眼的裸眼视力至少提高了2行,屈光检查的结果表明,患者的散光度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其平均减少量为(3.56±0.46)。

    3 讨论

    有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翼状胬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以及散光的情况,通过对患者行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角膜散光,提高患者的视力。导致患者出现散光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翼状胬肉在没有到达瞳孔区时,它对患者的视力影响主要是角膜散光。翼状胬肉可以导致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轴向远视散光,患者出现此类情况主要是由于翼状胬肉入侵角膜边缘后,导致角膜出现牵引以及受压的情况,使得角膜的局部变平,导致患者的眼睛屈曲率降低,最终形成对应方向的反光。有学者在其报告中指出,患者出现散光的原因可能与胬肉头部的泪液镜有一定关系,因此,患者在术后,不仅可以使其角膜的牵拉得到解除,而且患者的泪镜也会随之消失。该研究所有患者中,有61%左右的患者为远视散光,60%左右的患者为顺规则性散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翼状胬肉所引起的角膜散光主要为远视散光,且绝大部分为顺规则性散光。

    (2)散光的产生及其程度与翼状胬肉的实际大小存在明显的关系,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当翼状胬肉侵入角膜达到2.5~3.0 m 时便可引起明显散光,这个临界值对于选择翼状胬肉的手术时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患者在行翼状胬肉手术后,其散光度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视力也得到有效地提高,此外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无散光的8眼为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缘内<2.0 mm,因为胬肉侵入尚未引起角膜改变,因此,患者未出现散光。

    (3)在对此类患者行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时,其角膜的恢复主要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角膜的形态,它主要是根据角膜的弹性来逐渐恢复的;另一方面是角膜上皮,它主要是靠胬肉区或近胬肉区的角膜缘干细胞增生和向心性移动,覆盖病变区角膜缘及角膜上皮缺损区。, http://www.100md.com(贾长伟 周阴娥 李滨 温莉)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