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温病学研究进展(1)
[摘要] 蒙医学中将各类发热性疾病及传染病统称为温病,蒙医温病学中将各类发热性疾病及传染病的发病机制、辩证分型、诊治过程及预防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根据蒙医温病学的病机可将其分为8个主要病期,包括未熟热、增盛热、热病山滩界、空虚热、隐伏热、燥灼热、散播热、陈旧热;每个病期的证型并不相同,在临床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现就蒙医温病病因病机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 蒙医温病学;病因病机;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96-03
1 蒙医温病学概况
早在16世纪时《四部医典》等经典著作中就对多种热性病(包括传染性及非传染性)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1]。随着漫长的历史过程,积累了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诊治经验并逐渐成为蒙医学中一门独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很强的临床学科。
2 蒙医温病病因机理
蒙医温病学的病机可将其分为八个主要病期,包括未熟热、增盛热、热病山滩界、空虚热、隐伏热、燥灼热、散播热、陈旧热;以上八种证型代表了蒙医温病学的基础模式[2]。通常温病患者发病初期多为未熟热,中期发展为增盛热,到了末期则转为热病山滩界。另外,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及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在温病过程中还会出现空虚热、隐伏热、燥灼热、散播热、陈旧热等不同的病证。通过温病的病程可将任意的发热性疾病与传染性疾病进行涵盖[3]。在患者发病的过程中,并非每一种病证都会出现,或是特定出现某几种病证,其发病情况完全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
2.1 未熟热
未熟热可出现于各种热证疾病的初期,特别是疫热证的初始阶段,且发病时期较长,症状较重。蒙医学认为未熟热的根本原因在于赫依与巴达干[4],赫依与巴达干阻滞了希日血的增生,并阻碍其转化为单纯热或是增盛热。总结发生未熟热的原因包括:①热证初期赫依与巴达干会随着希日血的增生而发生增生;②诊病十要中出现令赫依与巴达干增生的因素;③患者在温病初期进行疗术或是过早使用寒凉药物进行治疗[5]。
2.2 增盛热
增盛热时期由于病因单一出现的希日血,患者病情好转后会转为热病山滩界,一旦病情有所加重,就会危及患者生命。该时期的发病原因包括:①诊病十要中出现促使希日血增多的各种因素;②未熟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演变为增盛热。该时期病证治疗原则为强泻强镇,多采取放血、冰敷、冷水浴、强泻、催汗等方法[6],或是早期服用寒性制剂进行治疗。
2.3 热病山滩界
增盛热经过清热治疗后热性大减,患者并不会立刻出现寒性病证,由于诊病十要不同,患者可出现希日山滩界、赫依山滩界、巴达干山滩界。诊病十要中若出现促使赫依、巴达干、希日增生的原因,随即出现赫依、巴达干、希日山滩界[7]。对于该时期患病的患者应对其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并给以患者正确的治疗方式,防止因疾病迁变出现其他病症。
2.4 空虚热
热病过程中如遇到使赫依增生的因素,则会引发赫依与热结合从而形成标实本虚之证, 其中标实为赫依热实证,本虚为希日热虚证[8]。该时期的引发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诊病十要中出现促使赫依增多的原因;②治疗过程中给予泻火的过度;③病变部位在赫依位或是赫依的各个行经;给予患者温补治疗后病情出现好转[9]。
2.5 隐伏热
热病过程中若巴达干出现增生且盖过希日血热,则容易出现外寒内热的本实标虚症状,本实是指隐伏在内的希日血热,而标虚是指临床症状出现的寒性病证[10]。该时期发病的原因包括:①诊病十要中出现促使巴达干增生的原因;②病变部位出现在巴达干部位或是巴达干的各个行经;③未熟热时期若过早的使用寒性制剂进行治疗。
2.6 燥灼热
热病过程中出现的黄水增生与三根七素合二为一[11],该时期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①患者患有黄水增生的基础性疾病;②未熟热期间过早的进行寒性制剂治疗或是使用疗术,巴达干山滩界时采用寒性药物进行过度。治疗原则应在温胃的基础上燥黄水,同时给予清热、放血等治疗即可[12]。
2.7 散播热
热病过程中出现的原发病灶全身性散布的称之为散播热,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①毒热或宝如热期间病性的改变出现散播热;②未熟热、热病山滩界时采用疗术或是药物使用不当;③热聚于体内无法疏泄造成全身散布[13]。治疗原则应对赫依进行取消,同时收敛,采用散剂、汤剂、饮食调理等方法对赫依进行取消并调整疗术进行收敛。如收敛效果不佳,则可通过脉泄法、水浴法、长泄法进行治疗,若效果仍旧不佳,则采用放血疗法进行驱热。该病期容易因病情的迁变导致散播陈旧热。
2.8 陈旧热
陈旧热是指任意一种热病由于治疗过程中热未得到完全的疏泄而留于体内所形成的病证。该时期发病的原因包括:①毒热、宝如热驱除不彻底,热在体内长时间聚集造成陈旧热;②热证表现轻微时,患者饮食起居未注意,同时未熟热及希日热时过早疗术,赫依山滩界时过早进行温补;③毒热、疫热、伤热时进行疗术不彻底,热力久未驱除。该时期治疗应以收敛散播热为先,而后进行病血的梳理[14],最后运用寒性制剂进行清热解毒,出现赫依热则取消即可。
3 实验研究
蒙医温病病因病机实验研究是通过温疫热动物模型及致病机制,以探讨蒙医疫因性温病病机变化特点。额尔敦朝鲁等[15]通过大肠埃希菌致家兔蒙医未熟热期、成熟热期,观察精神、活动量、发热寒战、被毛、呼吸频率、心跳、耳及耳部血管、眼、鼻、舌、进食进水量、尿色与气味、粪便颜色与软硬度等方面的规律性变化,个别还出现打喷嚏、抽动、鼻尖湿润等症候表现。认为大肠埃希菌致家兔未熟热期、成熟热期模型符合蒙医疫因性温病病机变化特点,可作为蒙医未熟热期、成熟热期相关的实验研究。额尔敦朝鲁-基于高通量检测技术的腮肿病未熟热证、成熟热证期标志物与机制研究,额尔敦朝鲁-蒙医3种热症未成熟、成熟热期转变与发热相关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实验研究,额尔敦朝鲁-内毒素致家兔蒙医“黏”性脑刺痛未成热与成熟发热期模型的研究,额尔敦朝鲁等通过内毒素致家兔蒙医“黏”性脑刺痛未熟热与成熟热期模型的建立及证期转变的研究,证实粘性脑刺痛证型转变与脑脊液IL-1、IL-6、TNF、脑脊液白细胞、血液crp相关,从细胞因子水平验证了粘性脑刺痛的蒙医发热机理,建立的家兔粘性脑刺痛模型,为粘性脑刺痛的病理生理及药理研究提供了基础[16]。额尔敦朝鲁等通过试验研究初步在家兔上验证了蒙药三花散抗菌消炎作用及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17]。, 百拇医药(李立)
[关键词] 蒙医温病学;病因病机;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96-03
1 蒙医温病学概况
早在16世纪时《四部医典》等经典著作中就对多种热性病(包括传染性及非传染性)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1]。随着漫长的历史过程,积累了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诊治经验并逐渐成为蒙医学中一门独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很强的临床学科。
2 蒙医温病病因机理
蒙医温病学的病机可将其分为八个主要病期,包括未熟热、增盛热、热病山滩界、空虚热、隐伏热、燥灼热、散播热、陈旧热;以上八种证型代表了蒙医温病学的基础模式[2]。通常温病患者发病初期多为未熟热,中期发展为增盛热,到了末期则转为热病山滩界。另外,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及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在温病过程中还会出现空虚热、隐伏热、燥灼热、散播热、陈旧热等不同的病证。通过温病的病程可将任意的发热性疾病与传染性疾病进行涵盖[3]。在患者发病的过程中,并非每一种病证都会出现,或是特定出现某几种病证,其发病情况完全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
2.1 未熟热
未熟热可出现于各种热证疾病的初期,特别是疫热证的初始阶段,且发病时期较长,症状较重。蒙医学认为未熟热的根本原因在于赫依与巴达干[4],赫依与巴达干阻滞了希日血的增生,并阻碍其转化为单纯热或是增盛热。总结发生未熟热的原因包括:①热证初期赫依与巴达干会随着希日血的增生而发生增生;②诊病十要中出现令赫依与巴达干增生的因素;③患者在温病初期进行疗术或是过早使用寒凉药物进行治疗[5]。
2.2 增盛热
增盛热时期由于病因单一出现的希日血,患者病情好转后会转为热病山滩界,一旦病情有所加重,就会危及患者生命。该时期的发病原因包括:①诊病十要中出现促使希日血增多的各种因素;②未熟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演变为增盛热。该时期病证治疗原则为强泻强镇,多采取放血、冰敷、冷水浴、强泻、催汗等方法[6],或是早期服用寒性制剂进行治疗。
2.3 热病山滩界
增盛热经过清热治疗后热性大减,患者并不会立刻出现寒性病证,由于诊病十要不同,患者可出现希日山滩界、赫依山滩界、巴达干山滩界。诊病十要中若出现促使赫依、巴达干、希日增生的原因,随即出现赫依、巴达干、希日山滩界[7]。对于该时期患病的患者应对其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并给以患者正确的治疗方式,防止因疾病迁变出现其他病症。
2.4 空虚热
热病过程中如遇到使赫依增生的因素,则会引发赫依与热结合从而形成标实本虚之证, 其中标实为赫依热实证,本虚为希日热虚证[8]。该时期的引发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诊病十要中出现促使赫依增多的原因;②治疗过程中给予泻火的过度;③病变部位在赫依位或是赫依的各个行经;给予患者温补治疗后病情出现好转[9]。
2.5 隐伏热
热病过程中若巴达干出现增生且盖过希日血热,则容易出现外寒内热的本实标虚症状,本实是指隐伏在内的希日血热,而标虚是指临床症状出现的寒性病证[10]。该时期发病的原因包括:①诊病十要中出现促使巴达干增生的原因;②病变部位出现在巴达干部位或是巴达干的各个行经;③未熟热时期若过早的使用寒性制剂进行治疗。
2.6 燥灼热
热病过程中出现的黄水增生与三根七素合二为一[11],该时期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①患者患有黄水增生的基础性疾病;②未熟热期间过早的进行寒性制剂治疗或是使用疗术,巴达干山滩界时采用寒性药物进行过度。治疗原则应在温胃的基础上燥黄水,同时给予清热、放血等治疗即可[12]。
2.7 散播热
热病过程中出现的原发病灶全身性散布的称之为散播热,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①毒热或宝如热期间病性的改变出现散播热;②未熟热、热病山滩界时采用疗术或是药物使用不当;③热聚于体内无法疏泄造成全身散布[13]。治疗原则应对赫依进行取消,同时收敛,采用散剂、汤剂、饮食调理等方法对赫依进行取消并调整疗术进行收敛。如收敛效果不佳,则可通过脉泄法、水浴法、长泄法进行治疗,若效果仍旧不佳,则采用放血疗法进行驱热。该病期容易因病情的迁变导致散播陈旧热。
2.8 陈旧热
陈旧热是指任意一种热病由于治疗过程中热未得到完全的疏泄而留于体内所形成的病证。该时期发病的原因包括:①毒热、宝如热驱除不彻底,热在体内长时间聚集造成陈旧热;②热证表现轻微时,患者饮食起居未注意,同时未熟热及希日热时过早疗术,赫依山滩界时过早进行温补;③毒热、疫热、伤热时进行疗术不彻底,热力久未驱除。该时期治疗应以收敛散播热为先,而后进行病血的梳理[14],最后运用寒性制剂进行清热解毒,出现赫依热则取消即可。
3 实验研究
蒙医温病病因病机实验研究是通过温疫热动物模型及致病机制,以探讨蒙医疫因性温病病机变化特点。额尔敦朝鲁等[15]通过大肠埃希菌致家兔蒙医未熟热期、成熟热期,观察精神、活动量、发热寒战、被毛、呼吸频率、心跳、耳及耳部血管、眼、鼻、舌、进食进水量、尿色与气味、粪便颜色与软硬度等方面的规律性变化,个别还出现打喷嚏、抽动、鼻尖湿润等症候表现。认为大肠埃希菌致家兔未熟热期、成熟热期模型符合蒙医疫因性温病病机变化特点,可作为蒙医未熟热期、成熟热期相关的实验研究。额尔敦朝鲁-基于高通量检测技术的腮肿病未熟热证、成熟热证期标志物与机制研究,额尔敦朝鲁-蒙医3种热症未成熟、成熟热期转变与发热相关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实验研究,额尔敦朝鲁-内毒素致家兔蒙医“黏”性脑刺痛未成热与成熟发热期模型的研究,额尔敦朝鲁等通过内毒素致家兔蒙医“黏”性脑刺痛未熟热与成熟热期模型的建立及证期转变的研究,证实粘性脑刺痛证型转变与脑脊液IL-1、IL-6、TNF、脑脊液白细胞、血液crp相关,从细胞因子水平验证了粘性脑刺痛的蒙医发热机理,建立的家兔粘性脑刺痛模型,为粘性脑刺痛的病理生理及药理研究提供了基础[16]。额尔敦朝鲁等通过试验研究初步在家兔上验证了蒙药三花散抗菌消炎作用及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17]。, 百拇医药(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