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舒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84例患者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心衰症状明显减轻。治疗12周后,两组治疗后效果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组LVEF由(37.42±5.32)上升到(42.55±5.08),对照组LVEF由(36.98±5.45)上升到(40.12±5.43),治疗组LVEF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0.05);治疗组缓解程度较对照组缓解明显(1)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84例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由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持续增长,此病已经成为了当前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脏泵血和(或)充盈功能降低。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无力和液体潴留。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目前研究认为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而心机重构是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造成心肌结构、功能和表性的变化[3]。 心内科临床所见的心脏疾病的终末期就是慢性心力衰竭,其发生机制复杂,一般认为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脏舒、缩功能下降有关。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可归于“心悸”、“水肿”、“支饮”和“喘证”等范畴,其病机属本虚标实及虚实夹杂之证,其本为气血阴阳亏虚,其标为痰浊、血瘀及水停。临床常见表现有呼吸困难、时有胸闷(痛)、气短、心悸、乏力、尿少和浮肿等症状。在中医中,心气不足者则运血无力;心血不足者则气短及心悸。心气不足可导致血运不畅或瘀血内生,心脉痹阻可见胸闷或胸痛,心气虚衰日久则气损及阳,从而导致心阳不振及水湿运化不利,阻碍津液运行,膀胱气化失司,水溢肌肤则发为水肿。故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为气阴两虚兼血瘀水停型,治疗时必须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温阳利水为原则[4]。
益心舒胶囊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丹参、川芎、山楂7味中药组方而成,具有补充气血,促进血液循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