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33
编号:13657309
两种不同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何亚薇 冯斌 吴玫 温晓滨
第1页

    参见附件。

     [Key words] Large doses; Gamma globulin; Kawasaki disease; Efficacy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可引起全身中小型血管病变的血管炎的综合症。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幼童,对于冠状动脉有较大损害,是小儿心脏病猝死的主因[1]。该院2005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患小儿川崎病儿童,采用两种不同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收治的84例川崎病儿童。整个治疗均在患者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下完成,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儿均确诊为小儿川崎病,纳入标准:根据200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临床诊断指南所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畸形或先天性疾病患儿;②其他发热出诊病症的患儿;③年龄>14岁以上的患儿。在84例患儿中有51例男童,33例女童,年龄在5个月~5岁不等,冠状动脉扩张患儿(判定标准[3]:年龄不足3岁的,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2.5 mm;年龄等于3~5岁的,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3 mm;任一局部动脉扩张内径与相邻内径比值超过1.5则为冠状动脉瘤)共23例。其中,单剂治疗组患儿44例,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3.24±1.36)岁,冠状动脉扩张有8例;连续给药组40例,男儿有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1±1.53)岁,有7例冠状动脉扩张的患儿。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冠状动脉扩张和损害、急性期病症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记录所有患儿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等各项实验室指标,完善心电图和超声心电图的检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