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33
编号:13657513
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王嗣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42例脑梗死样病变的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的两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3例,CT检查出16例(漏诊7例),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出20例(漏诊3例),检出率分别为69.56%,86.96%;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9例,CT检查出10例(漏9例),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出17例(漏诊2例),检出率分别为52.63%,89.47%。把两组(对照组和检查组)数据检出率(例)的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用χ2检验χ2为5.325,P=0.031,可见诊断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磁共振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很高,它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分辨出梗死区域,有效避免了漏诊、误诊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节省了时间,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c)-0191-02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在脑梗死发病期间,缺血区血管血流再灌注,梗死区内出现大面积或局部继发性出血的情况,脑CT扫描或脑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造影。这种现象称之为出血性脑梗死或脑梗死后脑出血[1]。随着现代临床抗凝和溶栓的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成为了严重威胁人们生活的疾病[2]。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