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36
编号:13655440
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25日 《中外医疗》 201436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治疗,其临床抗凝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9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他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华法林和达比加群酯进行治疗,并就其临床抗凝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结果 经过临床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抗凝指标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跟踪观察,观察组的出血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较之治疗前均无明显的改变,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的非瓣膜性房颤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达比加群酯;抗凝;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c)-0116-02
, 百拇医药
    非瓣膜性房颤,简称NVAF(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是心内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病症[1-2]。非瓣膜性房颤的并发症多、风险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卒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3-4]。因此,积极提高非瓣膜性房颤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尤为必要的。该研究抽选2010年7月—2013年7月该院内科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94例。将他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划分,其中:对照组患者47例,采用华法林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抗凝效果以及安全性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在该院内进行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4例。患者年龄54~86岁,平均年龄(69.7±5.5)岁,女性患者41例,男性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平均的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7例,观察组患者47例。经临床诊断,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非瓣膜性房颤的诊断标准,且均不存在严重的肝肾器官功能障碍、甲亢、心肌炎等疾病。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临床治疗。即给予患者口服华法林钠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692),2.5 mg/d,连续用药1个月[5]。

    1.2.2 观察组 对患者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临床治疗。即给予患者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30163),110 mg/次,2次/d,连续用药1个月[6]。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肝功检查,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前后的抗凝指标INR(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出血情况以及肝功能ALP(碱性磷酸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等情况。

    1.4 统计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利用SPSS14.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抗凝情况分析

    经过临床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INR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INR、APTT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NR、APTT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抗凝情况对比(x±s)

    注:*为组内前后比较的P值<0.05。

    2.2 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分析
, 百拇医药
    统计学分析表明,对照组47例患者中均无出血情况发生,其出血率为0;观察组47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出血情况,其出血率为10.6%(5/47)。观察组的出血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分析

    经过临床统计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P、AST、ALT以及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无太大的改变,且组间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对比(x±s)

    3 讨论

    现代临床医学认为,非瓣膜性房颤是一种具有持续进展性的慢性疾病,并且它的病发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高。它对患者的健康安全危害严重,是中风的一项独立性危险因素,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且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其他的心律失常病症。因此,对它的治疗应该以抗凝治疗和率律治疗为主[7-8]。达比加群酯是近些年来临床上出现的一种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它的抗凝效果显著,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且不良反应较小,在临床应用中一般无需进行常规性的剂量调整和凝血功能监测。它与传统的法华林治疗相比,其治疗窗较宽,出血率降低,且不用进行频繁的血液监测,操作实施更为简便,在临床应用中的限制较少。目前,达比加群酯在临床上多被用于治疗全身性栓塞以及非瓣膜性房颤,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9-10]。该次临床研究显示,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治疗后的INR、APTT值较之治疗前以及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均较高,且经过一个月的跟踪观察发现,患者的出血率较低,仅为10.6%,且各项肝功能指标(ALP、AST、ALT、Tbil)水平的变化不大,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这就表明,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INR及APTT的指标水平,增强患者的抗凝功能,并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患者房颤病症的效果。同时,在服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小,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出血情况,且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保障患者肝功的正常,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较高,从而更好地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百拇医药(宋雪荣)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