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1)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在垂体大腺瘤患者中的诊断及其鉴别。 方法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56例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血压等,所有患者均行MRI诊断和鉴别,分析患者MRI平扫及其增强表现。结果37例肿瘤位置处于鞍区,对于肿瘤较小患者可以区分部分,8例肿瘤位置处于垂体前叶,11例其他。36例肿瘤直径为0.4~11cm,其中26例直径在2 cm以上,占72.2%。56例患者均为大腺瘤,患者MRI诊断发现T1WI呈等、稍低信号,8例患者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强化后4例垂体微腺瘤增强后病灶表现出低信号,和正常垂体信号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垂体大腺瘤周围均出现不同程度侵犯,16例向下破坏鞍底突入蝶窦,占28.6%,39例视交叉压迫,占69.6%,30例海绵窦受损,占53.7%,7例其余,占12.5%。 结论 垂体大腺瘤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MRI诊断、鉴别效果理想,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从而确定患者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百拇医药 [关键词] MRI;垂体大腺瘤;诊断;鉴别
[中图分类号] R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c)-0187-02
垂体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眼底改变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相关数据结果显示[1]: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的l0%左右,且在20~70岁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脑外肿瘤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确诊,但是误诊率或漏诊率较高,部分患者甚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2]。因此,临床上,对鞍区病变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期诊断、鉴别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MRI在垂体大腺瘤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为了探讨MRI在垂体大腺瘤患者中的诊断及其鉴别。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56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对来该院诊治的56例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实验中男37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6.5±0.8)岁,患者病程为(1-6)d,平均发病时间为(3.5±2.4)月;患者对其诊断、鉴别方案等完全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代表性。
1.2 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较多,具体如下:(1)压迫症状。患者发病后部分患者容易引起肿瘤压迫,从而造成视力下降、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非特异性头痛等;(2)内分泌亢进的症状。患者发病后泌乳素(PRL)腺瘤容易造成患者月经减少、闭经,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出现Cushing综合症,生长激素(GH)腺瘤出现肢端肥大症等[3]。
1.3 方法
, 百拇医药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血压等,所有患者均行MRI诊断和鉴别,具体方法如下:实验中主要采用SIEMENS公司制造生产的MAGNETOMAVANTO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应进行诊断,用正交头线圈自旋回波(SE)脉冲序列常规行冠状面、矢状面扫描,部分加做横断面扫描。T1WI、T2WI的TR、TE分别为600 ms/15 ms,4 000 ms/90 ms。前者层厚5 mm,层间距1.5 mm,FOV230 mm2,矩阵256×190;后者层厚6 mm,层间距1 mm,FOV230 mm2,矩阵256×190。增强扫描对比剂为Gd—DTPA,剂量0.2 mmol/Kg。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常规行矢状面、冠状面、轴位扫描,部分患者根据其情况进行横断面的TIWI扫描[4]。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别采用[n(%)]与(x±s)表示。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和大小
该研究中,37例肿瘤位置处于鞍区,对于肿瘤较小患者可以区分部分,8例患者肿瘤位置处于垂体前叶,其他患者由于肿瘤较大无法确定其垂体内部位置。36例肿瘤直径为0.4~11 cm,其中26例直径在2 cm以上,占72.2%。
2.2 肿瘤的形态及信号
该研究中,56例患者均为大腺瘤,患者MRI诊断发现T1WI呈等、稍低信号,8例患者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对病灶部位增强扫描后发现病灶均匀强化,4例患者垂体微腺瘤增强后病灶表现出低信号,和正常垂体信号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为MRI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图像。患者为巨大垂体腺瘤,强化增强后病灶明显增强,并且通过MRI发现患者海绵窦受损;
, 百拇医药
图2为MRI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图像。患者为微腺瘤,强化增强后发现垂体中央小片状低信号。图3为MRI矢状位T1WI平扫图像,通过MRI诊断发现鞍区内看见圆形短T1信号,并且肿瘤趋于边界清晰,信号也相对比较均匀。
2.3 肿瘤的间接征象
该研究中,56例患者垂体大腺瘤周围均出现不同程度侵犯,16例向下破坏鞍底突入蝶窦,占28.6%,39例视交叉压迫,占69.6%,30例海绵窦受损,占53.7%,7例其余,占12.5%。
3 讨论
垂体腺瘤(pituitaryadenoma)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它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肿瘤。相关数据结果显示[5]: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10%~15%,占鞍区肿瘤的35%~50%。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肿瘤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诊断,但是诊断效果不理想,误诊率或漏诊率也比较高,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临床上垂体腺瘤中研究积极有效地鉴别、诊断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百拇医药(阮彩霞 黄刚强)
, 百拇医药 [关键词] MRI;垂体大腺瘤;诊断;鉴别
[中图分类号] R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c)-0187-02
垂体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眼底改变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相关数据结果显示[1]: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的l0%左右,且在20~70岁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脑外肿瘤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确诊,但是误诊率或漏诊率较高,部分患者甚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2]。因此,临床上,对鞍区病变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期诊断、鉴别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MRI在垂体大腺瘤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为了探讨MRI在垂体大腺瘤患者中的诊断及其鉴别。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56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对来该院诊治的56例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实验中男37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6.5±0.8)岁,患者病程为(1-6)d,平均发病时间为(3.5±2.4)月;患者对其诊断、鉴别方案等完全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代表性。
1.2 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较多,具体如下:(1)压迫症状。患者发病后部分患者容易引起肿瘤压迫,从而造成视力下降、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非特异性头痛等;(2)内分泌亢进的症状。患者发病后泌乳素(PRL)腺瘤容易造成患者月经减少、闭经,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出现Cushing综合症,生长激素(GH)腺瘤出现肢端肥大症等[3]。
1.3 方法
, 百拇医药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血压等,所有患者均行MRI诊断和鉴别,具体方法如下:实验中主要采用SIEMENS公司制造生产的MAGNETOMAVANTO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应进行诊断,用正交头线圈自旋回波(SE)脉冲序列常规行冠状面、矢状面扫描,部分加做横断面扫描。T1WI、T2WI的TR、TE分别为600 ms/15 ms,4 000 ms/90 ms。前者层厚5 mm,层间距1.5 mm,FOV230 mm2,矩阵256×190;后者层厚6 mm,层间距1 mm,FOV230 mm2,矩阵256×190。增强扫描对比剂为Gd—DTPA,剂量0.2 mmol/Kg。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常规行矢状面、冠状面、轴位扫描,部分患者根据其情况进行横断面的TIWI扫描[4]。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别采用[n(%)]与(x±s)表示。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和大小
该研究中,37例肿瘤位置处于鞍区,对于肿瘤较小患者可以区分部分,8例患者肿瘤位置处于垂体前叶,其他患者由于肿瘤较大无法确定其垂体内部位置。36例肿瘤直径为0.4~11 cm,其中26例直径在2 cm以上,占72.2%。
2.2 肿瘤的形态及信号
该研究中,56例患者均为大腺瘤,患者MRI诊断发现T1WI呈等、稍低信号,8例患者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对病灶部位增强扫描后发现病灶均匀强化,4例患者垂体微腺瘤增强后病灶表现出低信号,和正常垂体信号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为MRI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图像。患者为巨大垂体腺瘤,强化增强后病灶明显增强,并且通过MRI发现患者海绵窦受损;
, 百拇医药
图2为MRI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图像。患者为微腺瘤,强化增强后发现垂体中央小片状低信号。图3为MRI矢状位T1WI平扫图像,通过MRI诊断发现鞍区内看见圆形短T1信号,并且肿瘤趋于边界清晰,信号也相对比较均匀。
2.3 肿瘤的间接征象
该研究中,56例患者垂体大腺瘤周围均出现不同程度侵犯,16例向下破坏鞍底突入蝶窦,占28.6%,39例视交叉压迫,占69.6%,30例海绵窦受损,占53.7%,7例其余,占12.5%。
3 讨论
垂体腺瘤(pituitaryadenoma)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它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肿瘤。相关数据结果显示[5]: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10%~15%,占鞍区肿瘤的35%~50%。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肿瘤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诊断,但是诊断效果不理想,误诊率或漏诊率也比较高,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临床上垂体腺瘤中研究积极有效地鉴别、诊断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百拇医药(阮彩霞 黄刚强)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