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5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778372
扶正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探讨(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5日 中外医疗2015年第35期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41-243.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及女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76-379.

    [6] 叶青,侯晓,张福霞,等.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2):138-141.

    [7] 蔡晓纯,黄仰青,李柯彦.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对比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6):113-115.

    [8] 蓝美萍. 益肾化瘀方加减周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8):9-10.

    [9] 张慧霄,闫平.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子宫腺肌病1例[J].陕西中医,2014,35(6):752.

    [10] 赵瑞荣,庞保珍,庞清洋,等.子宫腺肌病辨治心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9):113-115.

    [11] 耿晓萌,刘静君.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辨证治疗[J].江西中医药,2015(1):13-14.

    [12] 徐新亚.扶正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初探[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3):11-12.

    [13] 宋楠,王艳艳,冷金花.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腺肌病痛经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3):222-223.

    [14] 桂涛,蒋勇军,黄美华,等.子宫腺肌病免疫发病因素的研究新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2):3675-3677.

    [15] 刘勇,肖伟,肖培根,等.适应原与中药补益药[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1-5.

    [16] 林化冰,张延明.黄芪的药理分析及临床用法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5,7(9):22-24.

    [17] 牛晓晖,孙佳明,张艳萍,等.中国鹿科动物源药材药理作用十年研究进展(一)[J].吉林中医药,2012,32(6):611-612.

    [18] 付先芸,魏绍斌.活血化瘀类中药抑制子宫腺肌病血管生成的多靶点作用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6):81-82.

    (收稿日期:2015-09-11) (刘佳俐 李东胜 吕玲)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