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6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773814
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采用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鉴别的诊断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25日 中外医疗2016年第3期
     [摘要] 目的 研究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经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鉴别的诊断差异。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86例SPN为研究对象,其中经临床确诊恶性结节48例记为恶性结节组,良性结节38例记为良性结节组。对该86例SPN患者行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观察两组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在时间—密度曲线(TDC)基础上测量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S/A)、结节强化值(HU)、达峰时间(TTP)等指标。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差异。 结果 良性结节组BV(3.92±1.52)mL/100 g、BF(68.57±12.31)mL/min/100 g较恶性结节组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强化值(8.62±2.41)HU、S/A(0.17±0.04)%较恶性结节组(38.56±10.42)HU、(0.34±0.05)%明显较低,TTP(34.8±5.24)s较恶性结节组(21.4±3.71)s显著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良、恶性结节的血流动力和形态学特征采用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临床鉴别良、恶性结节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鉴别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1(c)-0186-02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发生于肺部组织内直径≤3 cm的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细小结节状病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乏力、胸闷气急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因此早期及时诊断鉴别结节良恶性质对患者及时有效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1]。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医学临床发现采用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在鉴别SPN良恶性质具有积极效果[2],据此该院于2013年2月—2014年9月整群选取收治的86例SPN患者行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观察两组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结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86例SPN患者,均经皮肺组织穿刺法或手术切除行组织学确诊。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2.4±6.8)岁,临床确诊恶性结节48例,主要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肺泡细胞癌等类型,良性38例,主要包括炎性结节、结核球和错构瘤等类型。

    1.2 方法

    对该86例SPN患者均行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诊断前患者行常规呼吸训练,取仰卧位并保持正常呼吸频率。采用该院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扫描仪行常规肺部平扫确定肺内结节灶,再对结节病灶处性动态扫描影像诊断,扫描参数设置为电压120 kV,电流75~80 mA,层后5~6 cm,矩阵512×512,扫描对比剂采用优维显(300 mg/mL)静脉注射,剂量50~100 mL,连续扫描45 s左右。

    1.3 资料处理和分析

    将扫描所得资料数据输入工作站并用GE公司CT Perfusion3软件包对数据分析并制图,勾画出结节病灶区并以其60%~70%的最大截面作为标准ROI,以同层主动脉作为参照血管,由软件分析处理可知BV、BF、MTT,并在TDC基础上测量S/A、结节强化值、TTP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良、恶性结节灌注参数值测量结果比较

    由表1可知,良性结节BV、BF参数值水平较恶性结节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良、恶性结节强化特征参数值测量结果比较

    由表2可知,良性结节HU、S/A较恶性结节显著较低,良性结节TTP较恶性结节明显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SPN作为临床常见的胸部呼吸疾病,早期诊断和结节良、恶性鉴别对及时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3]。但由于传统CT依靠形态特征诊断鉴别难以达到满意的准确效果,使得结节鉴别成为医学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初步应用临床诊断中并取得积极效果[4]。该研究通过对良性恶性结节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结节形态的扫描测量,进一步研究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鉴别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

    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较传统CT检测优点主要在于通过静脉主色对比剂充分扫描结节病灶层面并获取时—密度曲线进而反映灌注量相关参数值[5]。BV是反映结节病灶血容灌注量的重要指标,与BF存在紧密相关性,医学研究发现BV水平主要和血管径围大小数量以及开放度有关,是反映结节属性的重要检测指标。医学研究发现恶性结节大多血供较充足,这是由于微血管数量多且较密集,而良性结节则相比血供量明显较少[6]。TDC是反映对比剂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的重要信息,曲线的属性形态直观反映结节血流情况进而可有效鉴别良恶性结节[7]。该研究结果显示,良恶性结节灌注BV、BF参数值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良性结节BV(3.92±1.52)mL/100 g而恶性结节则高达(9.54±3.64)mL/100 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杨帆[8]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吻合;根据TDC曲线测量可知良性结节强化值HU、S/A、TTP均明显低于恶性结节(P<0.05)。

    综上,良恶性结节采用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在血流动力学和形态特征结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助于临床结节良恶性鉴别。

    [参考文献]

    [1] 李兰涛,林红雨,王海燕,等.HRCT与PET/CT联合诊断孤立性肺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3):425-428.

    [2] 陈虞梅,童林军,施一平,等.孤立性肺结节18FDG PET/CT诊断的数学模型建立[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 18(3):269-272.

    [3] 邓智勇,刘长江,董燕玉,等.18F-FDG-PET/CT融合显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3,42(4):379-381.

    [4] 杨鹏,魏方军,罗晓东,等.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3):274-276.

    [5] 刘干辉,陈振松,万仁平,等.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及血管关系的CT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9):23-26,封3.

    [6] 高鹏宇,徐兵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651-1652.

    [7] 田兴仓,李文玲,朱力,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5):730-733,737.

    [8] 杨帆,李永霞,田丽,等.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对新发现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J].山东医药,2014,54(4):49-51.

    (收稿日期:2015-10-21) (商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