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6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856703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综合干预效果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5日 《中外医疗》2016年第16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n=72),其中41例男,31例女;年龄范围:43~80(64.2±10.3)岁;病程0~6(2.8±0.6)d。对照组(n=68),其中37例男,31例女;年龄范围:42~80(65.8±9.6)岁;病程0~5(2.5±0.5)d。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选择标准

    诊断标准[3]:将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诊断标准作为依据;并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纳入标准:纳入满足中医中风病与西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首次发病、经头颅CT检查确诊、病程48 h内、改良Rink量表(MRS)评分不超过3分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超过4分的患者。

    排除标准:排除颅脑外伤、脑肿瘤、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精神病以及神志昏迷等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首先实施常规疗法,主要采取降低颅内压、防治血小板凝集、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细胞、保护胃黏膜等疗法;并对患者应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以及调整血压等对症处理。

    1.3.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抗凝、降纤等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主要采取语言康复训练、肢体康复训练等。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疗法,主要应用针灸、中药等方法:(1)针灸疗法:针刺疗法适宜于治疗无脑水肿、颅高压的患者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