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2)
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且HBV病毒会在体内长期存在,大约有1/3的可能会发展成慢性肝炎,进而发展成肝癌、肝硬化等。国内发病率虽然仅仅有7%左右,但是由于我国的庞大人口基数,所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并不少见。该病伴发肝硬化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且目前临床诊疗效果并不太理想,病死率也很高。有学者认识到核苷类药物可以有效清除患者机体内携带的乙肝病毒。研究发现HBV持续性复制会明显加重肝脏纤维化,继而增加炎症反应,是慢性乙肝患者发展成肝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1-3]。该研究对该院2016年1—6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区间23-60岁,平均(42.57±6.19)岁;乙肝病程5~25年,平均(15.23±4.98)年。B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区间25~60岁,平均(43.72±6.66)岁,乙肝病程4.5~26年,平均(15.64±5.72)年。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符合失代偿期肝硬化诊断标准,出现肝功异常合并门静脉高压等;②HVB DNA载量>105/mL,HBeAg阳性或HBeAb阳性、HBsAb阳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