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9年第19期
编号:13419513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5日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9期
     3 讨论

    基础治疗在一定程度能够促使患儿肺部氧合功能得到改善,但由于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结构比较复杂[3],仍需联合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机械通气治疗能够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血气指标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促使患儿的近期、远期预后得到改善,但长期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会导致患儿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增加[4],因此应注意合理选择通气方式和控制机械通气时间。

    该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更短,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均充分证明了高频振荡通气法的效果比间歇指令通气法更加优越。分析原因在于:高频振荡通气法有助于患儿肺泡通气功能的改善[5],且能够促使患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以及氧合指数的改善,可降低呼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因炎性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6]。另外高频振荡通气法该法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指标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肺病理改变程度的减轻,且可提高肺部顺应性,从而降低肺气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高频振荡通气法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7],减少肺泡损伤以及功能抑制,促使肺部损伤程度减轻,进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而间歇指令通气法需要在维持高浓度氧及高气道压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与高频振荡通气法相同的氧合功能改善效果,会严重损伤患儿的肺泡及气道。李志博等[8]在其文章中提到,高频振荡通气组的有创通气时间(74.33±30.26)h、无创通气时间(38.26±22.51)h、氧暴露时间(152.41±33.51)h相较于间歇指令通气组更短,且两组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脑室内出血、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该文得出的数据[有创通气时间(74.50±30.22)h、无创通气时间(38.14±18.97)h、氧暴露时间(151.36±33.49)h]相近,说明了该次研究结果真实可靠。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高频振荡通气法相较于间歇指令通气法更适合应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陶敏.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西藏医药,2017,38(5):5-7.

    [2] 周福,曾丹梅,邓丽玲.PRVC模式和压力控制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6):56-57,55.

    [3] 区晓毅,廖继研,李顺好,等.三种不同通气方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2):1-5.

    [4] 叶茂庭.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0):114-116.
, 百拇医药
    [5] 荣辉.INSURE技术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9):2038-2041.

    [6] 马晓蕾.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2):99-100.

    [7] 刘丽芳,张翠平.不同无创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學院学报,2017,38(21):2544-2545.

    [8] 李志博,王雪芹.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8,39(1):66-69., http://www.100md.com(鲍晓红)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