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2年第2期
编号:13183778
与其“雷人”,何不“暖人”?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2年第2期
     当前的医院公关往往把重点放在“医院”这个抽象的整体上,公关原则和理念并没有体现在医务人员的个体行动中。

    某医院儿科门诊护士值班室外面贴出的告示:因为“我们医务人员不是神”、“如果要求输液一次成功,请到其他医院就诊”这样颇具个性的言辞,一时成为网络热点并被评价为“雷人”。

    “雷人”告示的背景是一位护士给小孩输液时多扎了两针,挨了家长两巴掌。护士们感到委屈,为给期望值过高的家长打“预防针”,“避免医务人员和家长之间不必要的摩擦”,于是先把丑话说在前面。但从社会反应来看,这一做法缺乏深思熟虑,效果也是南辕北辙,堪称不成功的“事件公关”。

    “成功率100%”并不符合客观规律。何况,大医院里人满为患,医护人员普遍超负荷工作,患儿配合能力又差,难以保证类似操作万无一失。偶尔的不成功,多数家长是能够理解的,恶语相向甚至动手打人的只是少数。医务人员“不是神”属于合理诉求,“请到其他医院就诊”却是画蛇添足,再通过“广而告之”的形式,实际是把所有家长当成“假想敌”,无形中制造了人为对立。“一次扎针不成功”的小概率事件和少数家长的不理智行为,有可能升级为医患双方的群体性对立。

    当事医院是某省会城市的第一人民医院,通常这样的医院都是优质医疗资源的代名词,由供方市场衍生出的强势心态难免在医务人员言行中有所流露。即使本意并非制造对立,但患者可能如此误读告示:连我们都做不到,你尽管去其他医院碰运气!心急如焚的家长,忍受排队挂号、候诊的漫长煎熬,再看到如此语气生冷强硬的告知,无异于火上浇油。一旦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家长情绪失控暴发冲突的可能岂不陡增?

    医患纠纷频发的体制根源在于“以药(械)养医”、医院企业化经营造成的医患之间的利益对立,心理根源则是医患之间的互信流失和互疑增生。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的防范心理,作为主动方的医者如何“出招”大有学问,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用诚意和积极沟通化解患者的不解与不满;还是居高临下、强势应对,让患者潜在的不满积蓄、膨胀。这两种解决方法导致的结果大不相同。有时,强势一方宽容退避、委婉表达诉求,看似示弱,却能以柔克刚,化戾气为祥和。倒是高调回击,分毫不让,容易授人以柄、激发抵触,徒增冲突隐患,可谓“一步之差,谬以千里”。

    “雷人”告示至少是一次失败的公关案例,当前的医院公关往往把重点放在“医院”这个抽象的整体上,公关原则和理念并没有体现在医务人员的个体行动中,才会有类似的失败案例。

    虽然“雷人”告示发生在科室的局部区域,并不能代表院方行为,但也提示我们:医院作为群体纠纷、冲突的高发单位,其公关不应局限于整体的形象设计、信息发布和群体沟通,更应将“公关”理念和基本原则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各一个环节,渗透到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内心并转化为自觉行动,靠个体的积极行动实现群体形象改善,增进医患和谐。, 百拇医药(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