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健保的镣铐跳舞
支付方式这根指挥棒,最终使医院管理的价值取向、组织结构、管理行为,都经历了一场天翻地覆的改变。作为以台湾当局为主导的单一保险体系,台湾全民健保机构对岛内医院的影响,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前者是后者的衣食父母。
据曾任“卫生署”副署长、现任台湾医院协会理事长杨汉湶介绍,现在台湾医疗机构自费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20%~25%,剩下近75%的收入都来自健保给付。健保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健保的慷慨是有限度的。它首先就受限于健保保费的平衡这一前提条件。囿于选票政治,成立18年来,全民健保的保费只调整过两次,最近随着第二代健保决议的通过,才总算迈入了第三次调涨的轨道。
紧绷着财务平衡的这根弦,台湾全民健保部门在支付方式改革上做足了文章。通过向一些发达国家譬如美国、德国的支付改革经验进行取经,他们也几乎将整个岛内变成了支付方式改革的试验田。诸如按量计酬、按病例计酬、按人计酬、混合点数法的总额预付制等诸多改革方式轮番上场,掀起了一曲曲的波澜,煞是热闹。
支付方式这根指挥棒,无疑调动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方向,也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最终,医院管理的价值取向、组织结构、管理行为都经历了一场天翻地覆的改变。
只是,这是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充满了润物细无声的味道。
付费方式的试验田
其实台湾医疗机构与健保之急哦按曾经历一个蜜月期,而后才逐渐进入了一个剑拔弩张的紧张期。
1995年3月,全民健保正式进入启动阶段,其时所采取的主要支付方式称之为“按量计酬”,也就是大陆盛行多年的“按项目付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