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3年第23期
编号:13146476
赵奇侠:破解改扩建困局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3年第23期
     “目前中国建成的市县级医院有2000余家。这些医院的建筑大多木已成舟。在如今政府加大对医院基础建设投入之际,我们有必要以现代化医疗建筑的理念,回头审视这些医院建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建指挥部处长、高级工程师赵奇侠呼吁,中国医院建筑在此时十分有必要按照“循证设计”的理念进行反思。

    循证设计的理念最早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位建筑专家提出。基于循证医学和环境心理学的设计思想,该理念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统计数据,来证实建筑和环境对患者产生的影响。通过将定性分析的指标量化,该理念有助于更加直观准确地指导建筑的设计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赵奇侠发现中国很多市县医院的建筑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总体规划方面,新旧建筑联系不够;其次,医疗功能流程的梳理和再造显现不足。很多医院并未整合新旧建筑,也未对医疗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

    就市县级医院新建、改扩建中的规划问题及医院建筑的未来趋势,赵奇侠表达了他的几点思考。根据相关调查数据,中国市县级医院主要面临几大方面问题。首先是土地问题。目前通行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版)土地标准过低。如千张床位以上的医院,现有床均土地面积为109平方米,床均建筑面积90平方米。而事实上,如果此标准达不到150平方米,医院在发展中会面临很大问题。

    其次,在国家支持县医院建设的背景下,全国约有2700家县医院得到政府投入。但各地政府采取的土地支持模式不同,时常面临时间紧、投资少、问题多等困难。此外,新医院建设常常被赋予为“形象工程、标志性建筑、民心工程”等定位,而医院建筑的复杂性容易被忽视。因此,医院建筑的使用者要力争话语权。

    最后,赵奇侠建议,市县医院应该有自身明确的功能定位,包括床位数、科室设置和诊疗人群等指标。“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医疗资源布局、结构、服务重心、资源投入等方面将进行大规模调整。在布局上,将有三甲大医院跨区县和区域向外转移;在结构上,将大幅建设康复护理院。因而,每家医院在定位时,都要考虑到各地区类似的因素。

    此外,目前很多医院面临在土地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处理门急诊面积比例的问题。赵奇侠认为,很多医院都存在“门诊大、急诊小、病房挤”的情况,仍有待医院管理者进一步重视。

    在医疗用地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医院改扩建普通面临存容积率问题,以及医院管理者对医院建筑流程再造和医院建筑评价标准认识不清等问题。

    “好的医院建筑应包含两方面,一是医院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二是医院精英管理者的医疗功能需求。这两种思想整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个成功的医院建设。”赵奇侠最后总结。, 百拇医药(张颂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