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6期
编号:13124045
云端上的医联体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6期
     云平台、医联体、慢病管理是“数据医联体”的三个关键词。

    云平台、医联体、慢病管理——三个关键词构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下称“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晨心中的“数据医联体”。与实体医联体不同,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委托下,北京天坛医院正在搭建这一基于云平台的虚拟医联体,以脑血管病作为试行病种,分两期进行,预计明年可搭建成功。

    埃里克·托普在《颠覆医疗》一书中将互不兼容的医疗档案比作“巴别塔”。一直以来,各级医院之间的数据都未能实现很好的共享,即使是同一位患者,其资料也分散在各级医院里,无法互联互通,对于疾病管理十分不利。王晨认为,疾病管理包含很多环节,从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到康复指导;从急救、诊断、转运、治疗,一直到社区康复,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闭环,对患者来说缺一不可。而就诊机构地理位置的不同,常常阻断了这种贯通。因此数据医联体的目的就在于,利用现有的资料,通过云平台,实现互联网上的资源高效整合。
, http://www.100md.com
    具体来说,北京天坛医院作为牵头医院,与北京普仁医院、方庄社区医院等成员单位搭建了一个网络。王晨表示,要实现数据医联体,有几个前提条件。首先,北京市所有社区包括方庄社区都已经安装了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对居民的基本信息,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的发病时间、身体状况等基本数据都有所记录。现在通过数据医联体在云平台上做接口,可将社区档案中的数据转移到云平台上。其次,需要将数据与120急救系统整合到位。王晨认为现有的急救系统对于将患者送到哪家医院十分盲目,他举了“大众点评”软件的例子,“希望能做到像‘大众点评’似的,救护车开到哪儿,对于周围医院的情况一目了然。”最后,患者被送入北京天坛医院以后,通过绿色通道迅速救治患者,真正做到无缝连接。

    数据医联体通过云平台打破了三方“孤岛”,实现了互联互通。王晨举例说,120电话响起的第一声作为患者的发病时间,只要是方庄社区的患者,在输入患者代码后,急救中心可在云平台上看到患者的情况,同时也可看到天坛或者周边医院有无空床、导管室等。而天坛医院急诊室也可在患者入院之前就看到患者档案,治疗后返回方庄,社区医生也能看到北京天坛医院的治疗经过和建议。
, 百拇医药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则表示,在网络内成员单位之间,这种数字化医疗方式可弥合各个中心之间医疗的不均衡性。由于脑卒中被作为本次课题的“试验田”,北京天坛医院设计出了一套远程卒中系统,植入医联体内各医院里,由北京天坛医院负责脑卒中的远程医疗。除此之外,系统还采用了北京天坛医院根据自身经验开发的临床数字化决策系统,可辅助医联体内其他医院对患者进行诊治。“数字化医疗和l临床辅助决策也是现在全球的趋势,”王拥军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这可以节省医生很多精力。”

    此外,王拥军强调这有利于成员医院之间的医疗质量管理。他认为,在建立了卒中登记平台网络后,由于采用统一的医疗质量指标,有统一的目标值,因此整个医疗质量就均衡化了,“在这个范围内,只有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才能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王拥军说。

    王晨坦言,选择方庄的原因是方庄社区有条件、比较配合,并且目前作为上级部门委托的课题项目,成员单位之间不涉及利益关系。但作为牵头单位,目前必须出钱鼓励数据录入,从长远来看,怎样长期保持数据的录入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王拥军则认为,以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引进商业化模式或许能够解决成本问题,而这需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期后相关各方再协调沟通来解决。, 百拇医药(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