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9期
编号:13123473
“脉诊验孕”折射中医生存困境(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9期
     且不管战况最终如何,挑战者阿宝的目的已经达成:让大众关注乱象丛生的中医现状,从而为规范管理、客观认识中医提供了一个契机。

    国家每年的医疗经费开支中,约半数用于中医、中药。如既贵且无确切疗效的中药静脉输液,因其造成不少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的病例,而广受诟病。本来中医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看人下药、适当增减,而如今变成没有君臣佐使、不论是谁统一用药、剂量一成不变,而且常常不去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和其他合并用药,患者也错误地认为“中药无毒”,甚至可以长期应用中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者也常能看到。若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气破肚皮。

    当然,也有“青蒿素”、“三氧化二砷”之类的成功案例,把中药的成分整明白、作用机制搞清楚,是中医药进步的必然趋势,现在也已经陆续出现中药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而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审批,一定要慎之又慎,对不良反应的监管更要加强,对临床应用的效价比亦应评估,以制定适应证与医保报销的政策。
, 百拇医药
    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应用,中医、中药的疗效已在无数个患者身上得到了验证,因此在西医如此发达的今天百姓仍然对中医治疗热度不减,比如说全国日均门诊量最大的不是协和、北大、复旦、华西、中山、湘雅等,而是广东省中医院(日均2万),百姓用脚投票也从侧面证实中医诊治确实有效,才会有如此旺的人气。

    例如在颈、腰、背、腿的慢性疼痛方面,中医有很多独特的治疗方法,疗效也是立竿见影;在西医束手无策的某些疾病(常常是诊断都难以确定)方面,中医也有用武之地。政府应当引导中医发挥其强项,而不是跟西医比谁的检查手段先进、手术高明。中医应踏踏实实发挥多年来传承的验方和绝技,为百姓解决病痛(尤其是西医尚无办法的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等)。

    当然.中医的培养也不能脱离师傅带徒弟的“手把手传承”,不能脱离个性化的验方诊治,更不能过度宣传、神化疗效。国家对医药广告的监管力度亦应加大。

    中医与西医均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尤其在可以精准诊断是否怀孕的今天,还争论“诊脉验孕”这一早被淘汰的技术,纯属无聊至极。
, 百拇医药
    张晓东

    我为什么不谈中医

    在微博里千万不要提中医之事,无沦你说好还是说坏,都会有一大批粉丝“拍你”。肿瘤患者是虚假医疗的重灾区,作为肿瘤科医生,我在微博上不谈中医是有自己的苦衷的。自积水潭烧伤科医生阿宝微博发起中医诊脉妊娠挑战一事之后,关于中西医的口水战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挑战之事是长久争议的延续,并非现在才有,这些争议近10年来愈演愈烈的原因是“伪中医”盛行和传统中医急功近利“向钱看”。这与国家政策、监管、体制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0年前我们常把患者介绍到北京大的中医医院,那里的专家很客观地告诉患者在西医化疗的基础上如何辅助中药治疗。现在的情况有所改变,患者从中医院出来都是满满的中成药,少则千元,多则几万元,而且少说也要3-5种药一起服。这令我们很担忧,因此现在基本不再推荐。那些吃中药偏方的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都使我迷茫:中医怎么了?

    医学发展得很快,但未知的东西仍然很多,中西医都需要与时共进,共同探讨未知的领域。但无论什么医生都不能把医学治疗神化、妖化,都不能忽悠和欺骗患者。几千年的中医历史也绝不能成为某些不科学的诊疗方法延续到现在的理由。对于某种疾病已经有明确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后还推崇疗效不确定的治疗手段显然是不科学的。政府加强监管,媒体也要加强自律,对保健品、药品宣传的监管和执业医生资格的监管是治理这种混乱局面的有效手段。需要强调的是,加强对部属正规医院和部队医院的监管很有必要,他们若是夸大宣传和欺骗患者影响更大,也更具有破坏性。
, http://www.100md.com
    “诊孕”擂台之争不是孤立现象,是近几年这些问题的爆发点,擂台的结果已不重要,阿宝的目的已然达到

    希望给已经很混乱的医疗环境和管理者带来一些警觉和启发。如何管理、监管和宣传是到了该客观、理智讨沦的时候了。

    李博

    诊疗是做选择题

    上次有个患者来我的门诊,我手一把脉,看舌象,说:“你有胃痛,泛酸烧心”,他点点头;我又说:“你会疲劳,最近咳嗽”,他说对;我还说:“你一天抽20支烟”,他快跳起来了,说:“你真神”。

    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我所见:寸脉浮,提示上焦肺之气不足,可能会有疲劳;关脉滑,苔黄腻,中焦湿滞;进门前的咳嗽声,牙黄,身上阵阵烟味,可以得出结沦。这个结论是我推断的,说俗一点,就是猜。不是瞎猜,而是有依据的猜,所以蒙对的概率很大。实际上,我运用的是望闻问切中的三种方法,烟味是能闻到的,咳嗽是听得到的,再用问诊来验证。而不是单单靠脉诊判断。这也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医学诊断是一个推理过程,无论中西都是一个综合分析,不断做着选择题的过程。
, 百拇医药
    诊疗疾病,就像我们做选择题,哪个是正确答案,需要前后推敲。有的是直接就可以选择,有标准答案,例如艾滋病有一个血液检测,如果是阳性,那几乎是板上钉钉,选择题做完了。可是大部分选择题需要使用排除法,不断地证明其他选项是不正确的,这里的每一步都有好几个可能。比如说胃痛,这是个多项选择题,造成胃痛的原因很多,所以医生在诊疗的时候要把感官发挥到极致,无沦中西,都要能看的看,能摸的摸,看不见的也要想方设法把图像搞出来。不会有医生专门为了练习叩诊,而不用超声,或者不用听诊。每个诊疗手段得到的信息不同,也是因为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就算是检查一个问题,互相印证才是明确诊断的最佳途径。

    如果确实要中西医疗效大比拼的话,可以设计中西医比较队列临床研究来说明这一点:一组人坚决不按照中医的生活方式,中医经典记录的认为应该做啥,你别做,例如别让自己或者自己媳妇坐月子之类的,绝对不吃中药,不接受针灸治疗;另一组人完全按照中医要求的方式顺时养生生活,绝对不吃西药,绝对不用西医的干预措施;第三组人按照需要接受中西医合作的方式,自行审时度势,生病时需要吃啥药就吃啥药,正常生活和就医。

    这样形成3个自然队列,1年、5年甚至20年后,根据入组人数量用同样国际认可的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检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混杂因素虽然多,但是只要3组入组前的基线一致即可。30年、50年后,加上用自然病死率比较。疗效指标:看哪一组活得时间长,哪一组的生活质量高。这些都是硬指标,而且形成大队列,可以进行上万例的观察,甚至数十万例的观察。

    五千年的时间还不够,我们再用100年的时间证明中医。

    很多争沦探讨已经失去了医学应肩负的使命,变成马戏团的小丑,带着娱乐至死的精神。中西医学都需要我们以踏实平静的心态来面对,而不能作为某些人哗众取宠的工具。, 百拇医药(刘文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