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20期
编号:13123306
分级诊疗浙江篇:困境突围(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20期
     在陈海啸看来,浙江省分级诊疗其实是在打一个组合拳,组合拳的各项套路早已在浙江省推开,现在把它组合起来重新出击,看似简单,实则障碍不小。“医疗本身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依靠经济杠杆强行让患者基层首诊,无论对患者还是医生都有很大风险。”陈海啸对《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说:“100个发热患者中95个是上呼吸道感染,怎么看无所谓。还有5个,发病不到一定程度医生很难判断病因,患者也不能判断自己属于95还是属于5,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去大医院”。95和5,从政府制定政策角度、医生看病角度、患者理解角度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分级诊疗最难的问题。”

    陈海啸进一步分析,对于向下转患者的医生,转100个可能不会有问题,可是一辈子要转10万个的话就肯定会出现问题。漏诊、诊疗不当、判断失误,转诊患者一旦发生意外,风险谁来承担。出于这样的担忧,医生可能不愿意把患者转下去。

    据了解,按照《浙江省分级诊疗服务规范》的规定,首诊之后,可以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病例,需符合临床各科急危重症、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等六条标准。向下级转诊也有六条标准。有分析指出,疾病不能分级,如哪些是大病那些是小病,哪些该转哪些不该转很难确定的,所以不能标准化。陈海啸指出,分级诊疗更适合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从大医院转下来在基层医院康复。急诊和不能确定病情的初诊患者不适合在基层首诊。
,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陈肖鸣则表示,由于报销的差异化,可能会出现患者集中在基层医院开转诊证明问题,造成拥堵和病情耽误,激化医患矛盾。他还指出了浙江省分级诊疗的另一个问题,即无法解决户口在异地的流动人口的就医问题。陈肖鸣举例:“一个在温州打工的宁波人,要在温州看病,是不是得先到宁波户籍所在的乡镇卫生院开转诊证明呢?”这对温州数量庞大的外来人口是有失公平的。《意见》中只提到“差别化设置跨统筹区域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并没有关于异地就医的表述。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麦一峰表示,在试点阶段,这个问题显然无法解决,政策还没有细化到这样的程度。

    制度牵绊

    近期,《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现在各地推行的分级诊疗,更多的是因为大医院人满为患,新农合、医保基金不堪重负,而不是患者自发改变习惯到基层去就医。如此被“逼”出来的改革,虽是大势所趋,却难免有“硬上弓”之嫌,很难让患者心服口服地去基层首诊。在这种情况下,各地通过医保杠杆“限治病种”等办法,让患者在基层首诊,难免让人担心:基层有没有首诊能力?病种成千上万,基层医生能识别吗?万一误诊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
, 百拇医药
    “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水平不一样,建设不标准、治疗不规范现象很多,有些条件很差的医院不具备分诊能力,强制的行政命令效果不见得好。参加分级诊疗试点的地区,医院人员、设备等能力要达到一定标准。”陈肖鸣对《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说。

    陈肖鸣表示,分级诊疗涉及收费、转诊、社保、物价、人才、乡镇卫生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解决需要明确顶层设计,医改若单点突破很难成功。“看病难在浙江省有所缓解。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城乡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浙江省医改多是单点突破,从某一项改革着手,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人民日报》的观点和陈肖鸣类似:如果分级诊疗制度单兵突进,硬性地靠行政手段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而没有关键性的配套措施,强制首诊很可能遭遇重重阻力,甚至激化目前已较紧张的医患关系。

    陈海啸看来,在现有条件下,浙江省已经想了所有能想的办法。省市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让人才走下去,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乡镇卫生院定点培训、规范化培训,在中期也是有效的。长期来看,有效的方法一是要改变患者的医学知识和就医习惯,二是让医院立足于自我培养人才。“上级医院派医生下去成本是很高的。大医院医生培养面向专科方向,旨在解决疑难重症,长期下去工作是资源浪费,也会荒废自身技术。”陈海啸说:“政府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利用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信息技术弥补基层力量不足。”
, http://www.100md.com
    麦一峰也持同样的观点,大医院帮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国家层面要建设不同层级医生队伍培养体系,可以借鉴师范大学定向培养老师的方式,政府出资培养毕业后可以到基层工作的医生。麦一峰说:“提高基层医生待遇,制定能提高医生工作积极性的绩效考核非常关键。基层医生拿着固定而微薄的工资,难免推诿患者。浙江省已经在推动基层绩效考核的变革。”

    改变患者就医习惯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也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在重重困难面前,浙江省高调启动分级诊疗,方向无疑正确,未来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现在实难预测。

    “编制、职称、行政级别,这些固化的计划经济产物已经给我们深刻的教训。要把健康当作产业来做,该什么时候建设基层医院,该怎样激发它们的活力,政策制定者要走下来看看,到县医院看看,到乡镇卫生院看看,而不是只在北京看,在上海看。” 陈肖鸣说。, 百拇医药(刘文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