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1期
编号:13122394
投入补偿之变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1期
投入补偿之变

     2010年1月,各地卫生厅长满怀希望来到北京,参加新医改方案公布后原卫生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卫生系统工作会议。厅长们相信,在这次会议上,医改中最为敏感的公立医院改革及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问题,能在这次会议上有所明确。

    然而,与会的卫生厅长们没有等来“说法”。时任原卫生部党组书记的张茅向他们明确表示,原定在2009年底前出台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由于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未达成一致意见,已经搁浅。卫生厅长们清楚,在所谓的“具体问题”中,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就是其一。

    相对高层的犹豫、迷茫,地方的探索则来得更加坚定和实际。

    2009年底,作为北京市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新政的首家试点医院,北京朝阳医院不仅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全额离退休人员工资、无保本点医疗服务项目补偿,还获得了数额不菲的奖励性补偿。

    这一行为无疑搅动了卫生厅长和院长们敏感的神经,医疗界处处弥漫着一股希望“政府补偿”的迫切情绪和行业心理。

    院长们的急迫心情自有其成因。2010年2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后,专家解读称“加大政府投入成最大亮点”。该意见明确提出将“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落实财政补助政策”。

    一边是医疗机构嗷嗷待哺,一边却是补偿政策迟迟难以落实。对此,相关领导宣称,财政投入的多寡并非关键问题,核心问题在于有限的财政投入如何使用才能促进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让财政投入有理有据,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卫生局联手财政局,悄然进行了一项繁重的区域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从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入手,试图摸清公立医院家底,探明公立医院运营收支结构。

    更大的补偿变革在2012年到来。当年国务院下发的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要求彻底改革补偿机制,切入点是破除“以药补医”,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同时承诺,落实“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如何建立补偿机制?官方的说法是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使公立医院轻装上阵;二是改革支付方式,去除过度医疗的制度性诱因,根据医院的水平、规模情况采取不同的付费方式;三是理顺价格体系,使医生的技术劳务价格得到承认,药品和仪器设备价格有所降低。, 百拇医药(刘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