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1期
编号:13122426
一本杂志的态度与温度(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1期
     “医权更需要保护”、“医院需要‘见死不救’的定义”、“医院‘反哺’政府,折射卫生责任的遗失”、“谁的法律”、“医疗改革谁来做主”、“谁制约谁”、“医患行路难”、“如何为医务人员治病解困”、“看病到底贵不贵”、“谁之罪”、“受贿医生黑名单为谁而鸣”、“别总拿基本药物说事儿”……这是《中国医院院长》在那个时期发出的声音,一个群体的困惑与不解、压抑与委屈、感性与理性亦从中得到了完整的释放。

    当然,我们也绝不会刻意地为一方代言,毕竟,提升媒体反映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只有改进传播风格,才能让问题牵动更多目光,引起各方重视;树立职业精神和专业客观的态度,才能让问题得到完整、深刻的呈现;搭建观点平台,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进而理性引导并谋求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让政府、行业和民众共同“去塞求通”。

    基于这种价值诉求,《中国医院院长》自创刊第二年起,就有针对性地开辟了“观察家”回声“圆桌论坛”等若干个功能板块,推出了“天价医药费因何而起》《剪不断的医药链》《在否定中成长》《谁是公立医院救世主》《双向转诊堵在哪里》《齐二药假药拷问医药生态圈》《院长官帽该不该摘》《人才流动不能失去游戏规则》《规模适度才有规模效益》《指标细化并非万能》等一批针砭时弊、启迪多维思考的文章,有效促进了各方观点的交流、交锋与交融,使问题的呈现更加多元、立体。
, 百拇医药
    与当时媒介同行或不愠不火、或哗众取宠的两极态度迥异,《中国医院院长》自创刊至今,情绪表达始终大鸣大放、鲜明而锐利。封面又常用白底的写意漫画,辅以四到六个字的醒目标题,纯粹得让人触目惊心。诚如一位读者在来信中所言:“这种大写意形式,居然能将一些复杂议题变得不那么政治化,尤其像《逃离危机门》《夹缝审计》《医路难行》等封面文章,更是把原本沉重的行业问题表达得如此具有‘冷调的快感’,读之的确非常过瘾!”

    “下笔如刀,尖而不锐”,这或许正是《中国医院院长》多少年来一直挺立舆论潮头的风骨所在——对某种既成事实、规范形成直接挑战与批判,同时加入了时代的先锋感和快意、积极的解读。得益于此,这本杂志也在短短半年创下了发行量上万的小众媒体神话。

    “后转型时代”的失落与追寻

    进入2009年,民众暌违已久的中国新医改最终拉开大幕,医疗行业也随之跨入全面转型的拐点期。此阶段,公立医院改革被公认为是“最关键、任务最艰巨”的部分。
, 百拇医药
    在“增加总量、盘活存量、控制质量和稳步发展”的原则框架下,公立医院的体制、管理、人事、债务等方面将如何一应性调整?此轮改革对医院效率、医生、院长的积极性和专业性而言,都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诸如院长身份及职、权、利的结合到底该怎样设计,以实现其职业化的平稳过渡?因为上述问题迟迟没有厘清,现实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复杂情绪在院长们心里的折射——这其中,有对改革的躁动不安,有对未知前方的担忧,也有从传统经验式管理转入现代职业化管理后,内心无法抑制的失落与惶恐。

    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陈仲强在本刊记者撰写的“职业化十年”中曾分析过这种五味杂陈的心境:“现行的任期规定阻碍了院长职业化发展。在此种机制下,院长未来的职业前途和发展目标都不清晰。”他坦陈,自担任院长以来,自己一直都未曾丢弃医学业务。“这一方面是对专业的眷恋不舍,另一方面也是在为未来预留出路。”

    陈仲强的担忧,恰恰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数”。根据我们的调查,有近65%的公立医院院长任期结束后,年龄仍在50岁以下。在正式退休前,他们不得不面临再次择业的尴尬。
, http://www.100md.com
    事实上,让人担忧的还不只是职业出路不畅问题。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国的公立医院院长多从医生中选拔,缺乏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任职前的相应培训也往往很不充分。这客观上也导致了院长普遍对管理工作了解不全面,岗位角色进入较慢。而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转化为医院的成本。

    可以看出,“后转型时代”的职业化院长群体,其成长的“土壤”仍旧掺杂着许多不良因子,甚至这个群体本身也远未完善。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一群体未来的乐观评价。

    在更多时候,我们依然提倡“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相信植根于市场土壤的院管“新生代”注定会成为推动整个中国医界前行的最生动的力量。

    也是禀持着这种信念,十年之间,我们始终坚持着做好一件事:用市场的语言,来寻找院长与时代的对位关系;用理性、建设性思维和启发式报道,来梳理总结现代医院的领导力演进趋势、变革方略及经营管理智慧。在承担媒体的导向传播功能之外,我们更希望把自己变成平面化的“医管商学院”和院长们的“职业加油站”。
, http://www.100md.com
    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整本杂志中,占总篇幅一半以上的几乎都是我们用心血熬制出来的管理类精品文章,像《决胜于市场细分》《看得见的目标》《让财务报表说话》《空降兵的战术》《奖惩的艺术》《拯救病人满意度》《执行为王》《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成本管理路线图》《资产安全阀》《不中用的预案》《CMIO角色转换》《权与责》《医疗缺陷成本货币化》等等,这些内容均带有鲜明的实用主义标签,一方面是对中国医院经营管理宏观与微观现实的梳理与反思,另一方面则给出了相关改良及改革的具体路径谋划。

    除此之外,《中国医院院长》还有“镇江十年”、“民营破茧”、“歧路求生”、“纳税新主张”、“药师归来”、“中心化革命”、“扭亏记”、“品管发力”等这些封面专题,同样是在为中国医院崭新管理形态的到来摇旗呐喊、舆论铺路。

    另外,它还描绘出许多关于现代化医院的探索与想象,比如精益化管理的导入,以及各地智慧医院的兴起。“决战数据”、“远程之春”等专题就是这种趋势的表达。

    一切均如《中国医院院长》对于自己报道定位的描述:我们要当“中国医院管理形态改变的记录者”,甚至成为“改变的倡导者”。而今再回首,十年已归入身后,站在新的历史门槛上,我们深知自己的力量仍很弱小、声音犹显稚嫩。但我们认定,这就是我们事业的起点!, http://www.100md.com(张智慧)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