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2期
编号:13121438
无力吐槽的“红包协议”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2期
无力吐槽的“红包协议”

     “送礼好办事”这种中国人特有的劣根思想在医疗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大病小病都给医生塞个红包的风气,将本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护人员成批拖进了欲望的泥潭。近几年各地多次出现了“不给红包不进手术台”的事件,使白衣天使在不少人眼中成为了“白衣黑心”。红包不仅“伤害”了医生,也伤害了患者,更伤害了整体医疗环境,为医患冲突埋下了伏笔。

    在出台了各种约束医生行为的规章制度效用不大的情况下,2014年1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再次亮出了“杀手锏”,发布了《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以下简称“红包协议”)的通知。通知规定,自5月1日起,全国开展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签署红包协议的工作,二级以上医院必须签署协议,医疗机构要将医患双方签署的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

    然而,原本一件尴尬到见光死的事情,突然拿到台面上来说事,也难怪众多网友对“红包协议”的出台表示“也是醉了,无力吐槽”。

    道德约束 聊胜于无?
, 百拇医药
    “红包协议”这个原本就够奇葩的事件在互联网上放大发酵后,使舆论逐渐分为两大阵营。支持者认为,以协议的形式来约束医患之间的红包行为,似乎是一种创新,能否真正杜绝红包行为另当别论,但红包协议本身就是一种程序正义,至少表明国家卫生计生委“扫红”的诚意和决心。鉴于此,民众不应对此举围观调侃,有,总比没有强。

    “红包协议”中规定:“为体现医院法人代表责任,可在医方签名栏印制法人代表姓名,协议书还将纳入病案管理。”对此,有人认为,在白纸黑字上印有医院法人代表的姓名,将便于群众监督举报,协议书也会对医务人员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

    一位心脏外科手术医生曾就此事发表言论,认为对于有职业操守的医生来说,很多时候都是“被红包”的受害者。一方面不差钱的患者希望花钱买平安,如果医生不收就是不给患者面子,轻则被患者猜疑误会,重则还会引发医患矛盾;另一方面,自己不收不等于同事和领导不收,被同事冷眼看待事小,被领导认为“装纯”事就大了。因此,红包协议的出台正好能给这些有道德底线的医生一个“挡箭牌”,患者自然也就不会强人所难。最终医患和谐,同事和睦,皆大欢喜。
, 百拇医药
    互联网上,也有支持者站在患者的角度,发挥逆向思维对红包行为进行了分析:“对于很多患者而言,从心里并不想送红包。但是,有的医生不断‘暗示’或‘提醒’,一下子让患者慌了神。送,心里憋气;不送,心里打鼓。此时,一纸协议,往往能给患者增加底气,因为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禁收(送)红包,患者便就坡下驴,免去了送红包之苦。这种情势下,红包风气就会越来越淡,空间越来越小,日渐形成一种氛围和导向,对遏制医疗行业腐败是一种正能量。”

    “红包协议”似乎给久治不愈的职务腐败注射一针强心剂。2014年3月14日,深圳远东妇儿科医院提前启动了“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的协议签署”工作,该院产科病区新妈妈余女士与院方签署了首份“红包协议”,患者承诺不送“红包”,院方承诺不收“红包”。社会各界对此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希望从此拉开我国各医院签署“红包协议”的序幕。

    一纸空文 自娱自乐?
, http://www.100md.com
    然而,事与愿违,在医疗实践中,多数医生并不买账,而医院更是将“红包协议”当作了一片浮云。“成都五家二级以上医院仅签一例”、“合肥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均未开始与患者签订拒收红包协议”、“武汉八家三甲医院无一家签红包协议”……在5月1日全国开展“红包协议”工作后,各地媒体将红包协议遇冷的现实“不给面儿”地报道出来,完全不考虑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感受,仿佛这次主管部门又是在关门烧炮仗——自娱自乐。

    至此,“红包协议”的反对者声音越来越大,已完全占据上风,一波接一波地将支持者的帖子淹没。反对者从医生、协议、患者等多角度对此事的“不靠谱”进行了驳斥。

    “我不认可红包协议,我自己也没有签订,因为我学医的时候已经宣过誓不收红包。”11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中日友好医院讲座时的言论,代表了许多医生对红包协议的不满。不少医生对本刊记者表示,不能因为部分医生收红包,而要让整个医生群体来背黑锅。医生不收红包是常识,还用得着签个协议书来保证?本来身正不怕影子歪,现在不签协议难道就是做贼心虚?此举简直就是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侮辱,是不尊重医学的体现。
, http://www.100md.com
    《北京青年报》刊发文章表示,医生收红包、患者送红包首先是一种不正之风,红包达到一定数额则构成商业贿赂,严重者应追究刑事责任。而“红包协议”却是一种软性协议,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也没有问责惩处的条款,而主要是医患双方作出的一种宣示,或者说是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一种仪式。它不是通过法律法规的惩戒发挥作用,而是通过强化医患双方的自律发挥作用。因此,对“红包协议”所能产生的效果,不应抱太高的期望。

    更多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卫计委出台红包协议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就像反贪污受贿的法律一直都存在,无数“苍蝇”、“老虎”纷纷被打落马,但仍有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无视前车之鉴,依旧铤而走险,前“腐”后继。毕竟区区一张白纸的软性约束岂能圈住贪欲之心,更何况签约归签约,收红包归收红包,是两码事。

    “送红包”的这一不良风气在我国可谓是“源远流长”,其滋生土壤涉及社会风气、医院体制、医疗资源和医生付出回报等多个方面,仅仅靠 “纸上谈兵”显然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想要彻底根治医院的红包行为,应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升医生正当收入等综合配套措施方面下功夫。否则只凭区区一个红包协议,只会为2014年徒增笑料罢了。, 百拇医药(郭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