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5年第18期
编号:12786650
健康人群能否从健康类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上获益?(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18期
     我们需要考虑,谁将会使用这些新的设备。今天,简单的财富已成为过去,健康和健身已经成为新的社交货币,孕育出“健康焦虑症”的一代。健康“珍宝”无处不在:莱卡遍布,来自异国慈善机构半程马拉松的T恤,喋喋不休的私人教练及培训项目,比汽车还昂贵的自行车。食物也不再是享受,而成为一批混杂着豆类、绿叶及坚果的“药典”。相较于早前酗酒、吸烟及吃咸牛肉的一代,目前的状况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但现在这个科技进步的社会总是在逃避、恐惧、不安,对于任何事都保持着担忧的态度。这一代人对健康近乎病态地着迷,紧抓着新的APP和设备不肯放手。

    大部分医学研究和诊断是基于医生对诊所里年长、高危、有症状患者的独立数据进行解读,而不是基于对一帮神经兮兮、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宅男宅女持续地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甚至在他们睡觉的时候)而得到的数据进行研究。

    那么,这些APP的用户到底可以发现些什么呢?短暂的心律失常在正常人群中有多常见?什么时候我们的血压高出正常范围?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参考范围有多大?子宫内胎儿的心率与成人有什么不同?
, 百拇医药
    如果这些智能监测的玩意儿失常或被放到不正确的位置,会发生什么事情?这种“患者自测”会改变我们的诊疗模式吗?谁又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如果说父母想对孩子进行这类健康监测呢?有什么证据能表明这些结果能改善诊断过程?

    诊断充满不确定性,催生焦虑

    事实上,这些APP和智能手环等设备是未经检测的,很不科学。它们打开了一扇充满不确定性的大门。毫无疑问,诊断的不确定性会增加人们的焦虑感14。我们要认真反思使用这些APP或智能设备会失去什么,而不是想会得到什么。有没有可能这些APP纯粹会让患者过度诊断和瞎操心?

    我们想想,到底谁能真正从这次健康极权主义和没事找事的医疗微管理中受益?医药类企业和药厂,对,就是他们。他们联合的商业动机把我们变得对自己的身体紧张过度。我们就这样看着不理智的复方用药、假筛查和一些本没有病的患者呈指数增长。

, 百拇医药     很遗憾的是,人们的守护者——医生们——要么与这些事情有金钱上的利益冲突,要么看不清其中的弊端。

    目前的科技已经被医生滥用或过度使用以逐利:做CT、MRI、血液检测等等。这些结果带来了医疗损害和过度诊断15。因此,当我们想接受更多新的医疗技术的时候,我们需要抱以怀疑态度,思考到底需不需要它。

    人类的身体只是部“简单的机器”

    同样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身体纯粹就是一部机器:没病,你就听听医生的建议,病了,你就吃药,有空就去体检;然后,现在,就是用这些新兴的APP来持续监控这些“机器”。

    做到上述这些,我们就不会得癌症,不会得痴呆症,不会得心脏病,诸如此类。虽然大家没说出口,但心里都有一种对疾病的看法,即世界上分两种病,一种是你“活该得”的,比如糖尿病、肺癌、心脏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还有一种“不应得”的疾病,比如乳腺癌、白血病等。简化论者的想法是:死亡和得病像“中彩票”一样,是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外的。所以当得了“不应得”的病时,人们觉得被背叛了。这些智能手环、这些监测技术只会让这种愤怒升温(“我明明那么注重自己的身体,时刻监测自己的生命体征,为什么还是得病了?!”)。

    FDA和英国医疗产品管理机构决定对这类健康APP和智能设备进行柔性监管16,17(light touch,又称轻干涉——译者注)。健康APP和智能设备野蛮拓展的方法已经结束,他们开始用经典的广告手段——人们的恐惧——来推销产品。战争、瘟疫和饥荒都不是个事儿;新技术、过度用药和过度诊断才是现代的世界末日。人类正花大量的时间来监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认真面对眼前的事情,活在当下。可穿戴设备和医疗APP?不需要,谢谢;我要看看,不用会怎么样。, 百拇医药(Iltifat Husain Glasgow)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