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6年第7期
编号:12835297
“互联网+”与医疗的姻缘(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6年第7期
     第一,全面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健康中国的内容里面涵盖了医改的内容,现在正在制定建立2030年健康中国的纲要,还有健康事业的规划和医改的规划,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第二,医疗全面信息化离不开国家层面的经济政策的大背景。第三,全面实施顶层设计与底层实践相结合。

    建立人口全覆盖、生命全过程、工作全天候的医疗健康工作机制,打造健康中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就是一个大的要求和奋斗方向。具体还应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推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与现代医疗服务管理相结合,注重标准化和数据安全,创新模式,促进医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效率的提升,这是目标。

    从总体框架来看,一是采集,主要是要有一个大数据的思路,统一数据采集、分散业务应用。另外,以前采集的数据主要是一些临床的电子病历、健康病历、个人健康档案,但现在我们知道,如果要做精准医疗或者个性化的治疗,离不开基因测序数据的采集,采集的数据怎么表达出来,表达出来以后如何可视化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只有把基因数据、健康数据结合起来才形成个人的健康大数据。
, http://www.100md.com
    第二,推进数据平台建设,国家平台建设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私有云,另外一部分是公有云。公有云主要是提供面向用户、面向患者的服务。同时平台建设要跟社会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形成联合和形成资源互补来服务广大百姓。同时,还要推进各级人口信息平台建设,尤其是省级平台的建设。目前,只有一半的省份初步搭建了这个平台。因此在加强国家级平台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国家级平台与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设。而医院里面的平台建设,主要是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是医院各个系统间实现互通互联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和技术方式。

    第三,在方式上要强调模式创新以及法律法规的建设。

    要实现分级诊疗,离不开我们信息化的支撑。比如,通过信息平台的注册,来促进医师的多点执业,下一步要推出电子执业证照,也就是所有临床医师如果通过了国家的考试,都会得到一个电子执业证照。还有医院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平台对医院信息采集之后的综合分析,对医院运营管理进行强大的支撑。另外,要加快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建立健全信息标准化体系,还要推进安全体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推进信息安全信任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国家级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监管平台的建设。同时,要出台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指导意见,制定一些隐私保护、数据保护和应用来促进数据的规范和应用。
, 百拇医药
    王以朋:把经验科学变成智慧医疗

    医疗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解决病痛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到医院来,他要得到医生的治疗,从开始进来然后到检查、到拿到药、再到最后康复,它是一个过程。但是,医疗也是一种经验科学,什么叫经验科学?就是医生的从医时间越长,才可以逐渐地积累经验,然后变成一种行医的能力,才能逐渐变成一个好医生或名医。

    另外,医疗的过程是一个面对面的过程。现在大家都在质疑:能不能在互联网上不见面或者通过网络的这种“见面”就下一个诊断,然后治好患者的病痛呢?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有一些法律法规的问题有疑问、还有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就目前的医疗来说,还有一个需要面对面才能下诊断的过程。

    医学的三个模式中,从传统模式,也就是讲经验,直接应用于临床;还有生物医学模式,就是加上了科学实验的基础,不管现在是用DNA,还是其他的基因组或者蛋白质的方法,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现在逐渐进入了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医学模式,把医学变得更加广泛。
, 百拇医药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医学得以创新、进步和发展。CT、核磁、PAD、生物学、基因学检测的方法等相继出现,医学得到了进步。但是,大部分的经验还是在医生的脑子里,还没有转换成一种IT语言,也没有转换成IT技术,所以说,IT技术或者互联网,要想替代医生或者是能够替代医疗的话,这个路还很长。

    再说医疗资源。实际上,IT或者互联网,它是一种技术或者手段。患者看病是要靠医生的。为什么优秀的医疗资源全部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首先是看培养医生的能力和文化底蕴。第二,就是严格科学的培养体系,而不是一日之功。第三,有创新发挥才能的空间,才能出现医院的品牌和医生的品质。这个过程决定了医生的培养时间非常长,不可能做到互联网或者IT开始进入医疗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把优质医疗资源大量复制。今后,随着我们IT技术的进步,如果人们可以不坐在学校的教室里来学习知识的时候,可能优质资源成长的速度能够更快一点。

    关于医疗与互联网的姻缘,我探讨三个模式。
, 百拇医药
    第一种是以医院为主体,加上互联网的技术。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踏实的方法,不管这个互联网技术是用在慢病管理、远程医疗上,还是医联体上,它都是有一个大型医院或者优秀的医疗群体作为支撑的。

    第二种是以互联网为主体,加上医生的参与。这是近两年IT界的人士做的,拉医生进去,然后为百姓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些确确实实在某些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的一些问题。但是,这样的模式中,有多少优质资源或者大牌医生在网络上?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品质等,到底怎么样?现在还是一个问号。

    第三种是医生组织起来,作为一个群体,通过互联网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或者是可及的一些服务。这样一个组织,在医生组织里肯定是合法合规的,但是在互联网上的服务,也受到了法规、政策以及医保等因素的限制。

    那么,医疗和互联网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

    首先,让优质医疗资源产生效益。用什么方法怎么能够使得优质医疗资源发挥它的效益,这需要整个社会出主意、出点子,医院一起努力,才能使得优质资源效益得到最大的提高。第二就是医生的属性,医生现在是单位人。第三是互联网医疗现在还有诸多的未确定因素。第四是关于公益性、公平性与商业化的问题。另外就是医院格局和互联互通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徐书贤)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