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35643
急诊科西药处方不合理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5日 周启才


第1页

    参见附件(1283KB,2页)。

     [摘要] 目的:调查本院急诊科西药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8年12月~2009年5月的急诊西药处方12 826张,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12 826张急诊西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405张,占3.16%;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药物的用法、用量、溶媒的选择、药理拮抗、配伍用药以及重复用药、联合用药等方面。结论:本院急诊科西药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加强用药安全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69.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123-02

    处方是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其可以用来评价医生个人乃至医院医疗水平,笔者调查分析了本院急诊科西药不合理用药处方,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现将相关的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08年12月~2009年5月的急诊科西药处方12 826张,为9 520例患者的处方,其中,男4 178例,女5 342例;年龄2~79岁,平均(46.3±3.8)岁;涵盖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性病、心脑血管、泌尿系统等各个系统疾病的治疗处方。

    1.2 方法

    采用自制统计表进行调查,登记入选处方中患者的疾病、药物名称、规格、剂量、剂型、用法、用量等,依据第15版《新编药物学》[1]临床资料以及各药品的说明书对处方进行判定,对不合理用药类型、处方张数等进行归类、分析。

    2 结果

    12 826张急诊西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405张,占3.16%;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药物的用法、用量、溶媒的选择、药理拮抗、配伍用药以及重复用药、联合用药等方面。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开具处方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包括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用药剂量及用法;用药剂型与给药途径;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2]。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安全性问题时,应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可见,临床工作需要医师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协作来保证给患者的用药安全。笔者对本院2008年12月~2009年5月的急诊西药处方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占3.16%,主要表现为药物的用法、用量、溶媒的选择、药理拮抗、配伍用药以及重复用药、联合用药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3.1 口服药物注意事项

    药物的用法有口服、注射、局部用药等,口服是最安全方便的用药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药物口服后可经过胃肠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留在胃肠道作用于胃肠局部,但应注意遇有下列情形时不便采用:患者昏迷不醒或不能下咽;患有胃肠疾病,不能吸收;由于药物的本身性质不容易在胃肠中吸收或能被胃肠的酸性、碱性所破坏,如青霉素、胰岛素等;口服不能达到药物的某种作用(例如用硫酸镁口服,只能引起泻下,如需解痉、镇静必须注射)。另外,对胃有刺激或容易被胃酸破坏的药品,必须口服。

    注射也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方法主要有皮下、肌内、静脉、鞘内等数种。注意油剂及混悬剂均以肌内注射为宜,刺激性药物亦应用肌注,因肌肉对疼痛刺激敏感性较小。静脉注射液一般要求澄清透明,无浑浊、无沉淀,无异物及致热原;凡混悬液、油溶液及不能与血液混合的其它溶液,能引起溶血或凝血的物质,均不可采用静脉注射[3]。局部用药目的主要是引起局部作用,例如涂擦、撒粉、喷雾、含漱、湿敷、洗涤、滴入等都属于此类。

    为了使药物服用后获得一定治疗效果,且不产生副作用,就需要注意服药时间和次数,有的药物由于毒性较大或消除缓慢,对它的每日剂量和疗程应有限制。如抗酸药、胃肠解痉药多数在饭前服用效果较好。药的用量一般指成人1次的平均用量。如果少于这个量,就可能产生不了治疗效果。如果超过这个量,就可能引起中毒现象。临床实践中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制定。

    3.2 用药中溶媒选择和配压注意事项

    在用药中,溶媒的选择以及配伍也很重要,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药理拮抗作用就是用了一种药会降低另一种药的效果[4],例如青霉素和阿莫西林,因竞争靶位而产生拮抗,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存在交叉耐药性。目前中国医药领域广泛使用的药品名称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两类,通用名是国家药典或药品标准的法定名称,1种药品仅有1个;商品名是不同药厂生产的同一药品,由厂家起的不同的名称,因而造成一种药品可有数个或数十个商品名;医师若没有详细询问患者的服药史或不熟悉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就可能造成患者重复用药[5]。此外,患者同时服用几种药物时,一定要看清楚药物所含成分,避免重复用药。在临床上,联合使用药物是很常见的,有时也是必需的。联合用药是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用的2种或2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但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无法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还会导致疗效降低[6]。例如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偶尔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患者,用药为多潘立酮片及盐酸雷尼替丁,由于盐酸雷尼替丁属于H2受体拮抗剂,可以改变胃内pH值,减少多潘立酮在胃肠道的吸收,导致疗效不佳。

    由上可见,本院急诊科西药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加强用药安全意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83KB,2页)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当代医药》编辑部联系。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