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026382
综合性二级医院门诊专科化的实践探索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15KB,2页)。

     [摘要] 以内科门诊为例,通过推行门诊专科化服务,逐步引导患者由普通内科向内科专科门诊就诊,并对实施门诊专科化后普通内科与内科专科门诊门诊量的变化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测评,了解患者门诊专科化对缓解看病难的作用。实行门诊专科化后各专科门诊量有较快增长,患者满意度升高,患者感到在专科就诊更加方便,且工作人员接待热情,医生的治疗方案、服务态度方面优于普通内科门诊。

    [关键词] 内科门诊;专科门诊;综合性医院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204-02

    Practice research of implementing outpatient service toward specializa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second-class hospital

    QIAN Ming, SHEN Lianghong, ZENG Yipeng

    (The Nanhui Central Hospital of Pudong New District&Nanhui Branch Hospital of the Affiliated Hua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0,China)

    [Abstract]Take medical clinics for example,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t-patient specialist services ,gradually guide patientsgo to medical specialist clinic see a doctor,and then evaluate the mumber of the out-patients andthe lerve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and then to know what`s the role of medical specialist clinic in releasing the difficulties in seeing a doctor.Implementation of outpatient specialist after specialist outpatient services,hospital get faster growth patients number,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Patients feel more convenient to see a doctor, They get warm reception and the fine treatment, the service is also better than before.

    [Key words] General clinic;General special clinic;Comprehensive hospital

    本院是上海郊区的一家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本院一直沿用以“一级专业”来划分诊疗科室,如开设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等综合性门诊,其特点是各科室相对独立。部分科室虽开设了二级专科门诊,如开设了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骨科门诊等二级诊室,不同专科在同一诊区按不同时间轮流开放,很难保证就诊患者及时获得相应服务,多数患者以一级科室(如内科、外科等)诊疗为主。

    2009年,医院门诊量开始不断增加,尽管医院在门诊服务上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受传统门诊服务流程的影响,门诊“三长一短”(即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检查处置取药时间长、诊疗时间短)现象凸显出来[1]。如何全面准确地解决门诊患者 “看病难”的问题,实现以“患者 ”为本,促进医院门诊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本院开始在门诊实施专科化服务。本文以内科门诊专科化为例,对医院实施门诊专科化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

    1 内科门诊专科化实施方法

    2009年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解决门诊患者就医难为目标,正式在全院范围内推行门诊专科化,内科门诊采取了以下措施:

    1.1 将二级专科门诊纳为一级专科统一管理

    成立独立的内科专科门诊诊区,增设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等二级专科门诊,在保留传统普通内科门诊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二级专科门诊服务,使患者有机会直接选择二级专科服务。

    1.2 利用病房资源加强门诊专科化管理

    由于内科门诊人员相对固定,门诊高峰期,患者较拥挤,排队时间较长。通过高峰期病房医务人员支援门诊模式解决门诊医师人员不足,加强门诊专科技术诊疗能力,缓解患者候诊时间长,专科就诊不到位情况。

    1.3 专科专家门诊分楼层分诊区设置

    在不同楼层开设独立的专家门诊、专科门诊诊区,在不同楼层分诊区挂号就诊,排除拥堵现象。通过区域资源整合,引进三级医院专家来院参与门诊工作,解决患者的特殊疑难问题,减少患者转诊三级医院压力,缓解患者就医难状况。

    1.4利用电子叫号系统优化服务模式

    利用电子叫号系统,保证患者有序候诊,做到“一医一患”就诊模式,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2 内科门诊专科化后实施效果分析

    2.1 普通内科及内科专科门诊量变化情况分析

    自2009年实施门诊专科化服务来,内科门诊经历了从综合性医院普通内科门诊向“专科专家”门诊的细化、优化过程。不断优化的门诊服务,使得科室与患者均从中获利,实现了双赢。各专科在门诊服务过程中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来更多地吸引患者,患者也在专科化门诊服务中得到了更好的诊疗,各内科专科门诊业务量出现了较快的增长。结果见表1、2。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门诊专科化后,除第3季度心内科、消化内科门诊量有下降外,各内科门诊量全年均能保持稳步增长。普通内科门诊量在第1、2季度受到专科门诊分流的影响,门诊量有下降趋势,但在第3、4季度也开始逐步增加。

    表2结果显示:2009年与2008年比较,内科专科门诊量有较大幅上升,相比之下,普通内科门诊量总体有明显下降。提示普通内科门诊患者更多通过专科门诊来寻求得到更好的诊疗。

    2.2 普通内科与内科专科门诊患者满意度测评结果分析

    2009年度,通过第三方不定期季度测评、月测评方式分别在普通内科门诊诊区、内科专科门诊诊区,针对400例患者发放问卷进行满意度测评,其中,普通内科门诊回收问卷198份,内科专科门诊回收192份。通过对患者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实施门诊专科化,更多患者认为候诊时间较前缩短,就诊目的明确,因此就诊较普通门诊更加方便。同时内科专科医生检查认真、解说详细、交待服法等方面均能让患者感到满意;内科专科门诊医生在治疗方案、服务态度等方面要优于普通内科门诊(P<0.01),这与二级专科医生专业知识较普通内科门诊医生更具有专科特点,能更好解答患者更为专业的问题有关,结果见表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1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