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5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332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川崎病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第一对照组31例,常规静脉滴液人血丙种球蛋白以及适量的抗生素、维生素C等西药治疗;第二对照组31例,常规使用犀角、生地、玄参、生地、银花、连翘、丹参、川芎、赤芍等清热解毒药中药治疗;治疗组31例,结合使用第一和第二对照组的药物,进行中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小儿川崎病改善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两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29例,总的有效率为93.5%;第一对照组总有效24例,总的有效率为77.4%;第二对照组总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67.7%。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有明显的疗效,可使体温恢复正常,皮肤和黏膜病变基本消失。
[关键词] 小儿川崎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110-02
小儿川崎病在医学上是这样定义的:小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确的小儿常见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1]。是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疾病[2-3]。临床表现是:持续性高热;皮肤病变(多为皮疹)和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冠状动脉病变最明显,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破裂等致死性疾病。笔者2004~200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3例,男60例,女33例,年龄(5±2)岁。诊断小儿川崎病,均根据第三届国际川崎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988年12月修订),并排除严重并发症者。本院自1995年开始记录小儿川崎病患儿。将93例随机分为3组:第一对照组、第二对照组、治疗组各31例,随访3个月,3组患者性别、年龄、肺功能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第一对照组西药治疗以增加免疫、抗感染、抗凝为原则。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按1 g/(kg·次)给药。患儿在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期间,麻疹疫苗注射至少要推迟11个月,其他免疫接种可照常进行。②阿司匹林(单独用或与丙种球蛋白合用):急性期30~50 mg/(kg·d),分3次口服,疗程为1个月,减量维持5~10 mg/(kg·d),分2次口服,期间若血沉、血小板数恢复正常后,将剂量减为3~5 mg/(kg·d),分2次口服,疗程为3个月,冠状动脉病变者,则长期服用至冠状动脉病变消退。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如G6PD活性异常),改用布洛芬。③ 口服双嘧达莫:有冠状动脉扩张可加服双嘧达莫3~5 mg/(kg·d),分2次口服,能预防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疗程以冠状动脉病变消退为准或至冠状动脉内径回缩到小于3 mm。
1.2.2 第二对照组中药治疗 ①疏风祛邪,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各10 g,薄荷5 g,牛蒡子、玄参、芦根各10 g,生甘草5 g,手掌足底潮红者,加生地、黄芩各10 g;颈淋巴结肿大者,加浙贝母、板蓝根各10 g;发热高者加生石膏20 g。②清热解毒,养阴透邪。方药:清温败毒散加减,水牛角30 g(先煎),生地、牡丹皮、玄参、知母、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各10 g,生石膏20 g,淡竹叶5 g。阴液耗伤加石斛、麦冬、花粉各10 g。③清虚热,养胃阴。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芦根各10 g,生石膏10 g,淡竹叶6 g[3]。
1.2.3 治疗组中西药治疗结合使用第一和第二对照组的药物,剂量可分别相应减少1/4,进行中西药治疗。3组疗程均为2~3个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3 d内小儿川崎病病症减退。如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口腔黏膜充血减轻或消退、淋巴结开始缩小、肝肾功能明显改善、外周血血小板开始回落、冠状动脉扩张指标回缩。有效:1周内小儿川崎病病症减轻。如发热减轻,皮疹减少,口腔黏膜充血减轻或者无加重,淋巴结肿大等其他指标无加重或轻微回落。无效:2个月内小儿川崎病病症无改善。即发热等临床表现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变化甚至加重者[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疗效比较
93例参与调查,均采用国家医药管理局诊断疗效标准观察记录。治疗组的小儿川崎病病症改善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用药后有腹痛、呕吐、腹泻等不适,并排除感染及发热因素所致,视为药物不良反应。调查显示,第一对照组有2例,发生率为6.45%,第二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有3例,发生率为9.6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不良反应患者经调整药物剂量,可坚持原治疗方案。
3 讨论
近代以来,治疗小儿川崎病有了很大的改善[3]。早些年,我国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中药降温解毒活血的疗法,以银翘散加减、清温败毒散加减(自拟)药方,以疗养为主,达到辛凉表透、清热解毒,以致平衡体温,降压黏膜病变,调节气血的目的。但往往中药调理见效较慢、期间病情难于控制,特别是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的控制。但是近代以来,西药逐渐受到青睐,西药以讲求“速效”为原则,把小儿川崎病的治愈控制在1周之内,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较为理想。然而,一般小儿对西药的用量和适用都很有限,治疗期间急于求成,也会适得其反,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中西医结合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体现在无并发症及再发出现;冠状动脉损害均在1年内逐步恢复正常[5]。
小儿川崎病是儿科病中比较难控制的疾病,很容易出现致命的并发症,目前尚未有根治的方法。而且单纯的中医或西医都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笔者自2004年1月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根据观察和统计记录,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一的中药和西药治疗效果都要好,与李玉杰等[6]报道结果相似。其中,西药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增强免疫功能,改善体质,辅以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药物,防止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而中药可以兼顾个体病史和体质灵活自拟药方,达到疏风清热解毒,养阴益气生津之效,互为补充,内外调理,故中西药结合效果更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