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016883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96KB,2页)。

     [摘要] 目的:通过与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比治疗,评价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6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和110例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法中,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子宫切除术均为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经济负担,同时拓展了手术适应证。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阴式;腹腔镜;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3.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153-02

    随着妇科肿瘤疾病的不断增多,子宫切除成为妇科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微创手术的兴起和推广以及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选择子宫切除来排除疾病困扰的患者有增无减。腹腔镜作为一种先进的诊疗技术,在妇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60%以上的手术均能在腹腔镜下安全、有效地完成[1]。由于腹腔镜具有剖腹和阴道手术的双重优点,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且切口小,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本院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106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为A组,年龄31~74岁,平均(52.8±6.2)岁,经阴道分娩次数0~3次,平均2次,其中,子宫肌瘤63例,子宫腺肌瘤20例,卵巢肿瘤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子宫>3孕月44例,≤3孕月62例;110例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为B组,年龄28~79岁,平均(50.6±6.4)岁,经阴道分娩次数0~3次,平均2次,其中,子宫肌瘤68例,子宫腺肌瘤22例,卵巢肿瘤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子宫>3孕月46例,≤3孕月64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娩次数、病症、子宫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禁食、灌肠和备血准备,B组留置导尿。A组:采用联合腰麻,取膀胱截石位,用丝线固定两侧阴唇,将阴道口于术野,宫颈周围注入水垫(由1∶ 20万肾腺上素0.9%NaCl溶液组成,若有高血压,则换成100 ml 0.9%NaCl溶液加缩宫素20 U),然后在膀胱横沟下做环切口,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和子宫直肠间隙;在腹膜反折处打开子宫前腹膜,并用丝线做好标记,自膀胱子宫间隙向前翻出子宫,依次处理子宫各韧带及血管,取出子宫,子宫≤3孕月的可直接取出,而>3孕月采用对半切开后取出。取出后检查双侧附件,关闭盆腹膜,缝合阴道壁,若有阴道前后壁膨出或张力性尿失禁或会阴裂伤者,进行修补。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于脐孔作小切口,并建立CO2气腹,在患者形成气腹后,取臂高头低位,放置腹腔镜,在下腹麦氏点及反麦氏点插入Trocar置器械。检查盆腹腔,并分离粘连,若附件区有囊肿,对其进行处理。用单极依次电凝电切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及阔韧带,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转为阴式操作。宫颈周围注入水垫(由1∶ 20万肾腺上素0.9%NaCl溶液组成,若有高血压,则换成100 ml 0.9%NaCl溶液加缩宫素20 U),然后在膀胱横沟下做环切口,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和子宫直肠间隙进入盆腔,依次切断缝扎双侧骶主韧带、宫旁组织和子宫血管,从阴道取出子宫,子宫≤3孕月的可直接取出,而>3孕月采用对半切开后取出缝合阴道残端,冲洗并止血。

    1.3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研究统计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中转开腹比较

    B组中有21例(19.09%)中转开腹,其中,17例为盆腔重度粘连,3例为肌瘤过大而伤及输尿管,1例为子宫>3孕月术野不理想,A组中仅有2例因合并肌瘤而选择中转开腹。

    2.3体温升高比较

    术后7 d内,A组有39例体温曾超过38℃,B组有17例体温曾超过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并发症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切口感染和出血症状,只有极少数出现了膀胱和输尿管的损伤,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切除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方法,经历了从传统的腹式子宫切除到阴式子宫切除的发展道路,其效果不断优化,创伤不断减小,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明显提高,尤其是在腹腔镜的应用下,进一步降低了对组织的损伤,减少了术中出血,同时疼痛轻,并发症少,被临床广为应用[2-3]。

    3.1阴式子宫切除术

    以传统腹式子宫切除术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避免了腹壁切口和术中肠道干扰多,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盆腹腔粘连机会多等弊端[4],通过阴道进行手术,让体表无瘢痕,对于伴有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的患者更是理想的选择,主要用于子宫小和无粘连的患者,对于盆腔粘连和子宫较大的却不是理想的选择。

    3.2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兼备了开腹手术和阴式手术的优点,通过腹腔镜可清楚地进行粘连分离、附件处理和切断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及阔韧带,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清楚的术野避免了单纯阴式手术不能进行粘连分离的缺点[5]。一般手术对于大血管的止血是一个难题,而笔者采用经阴道缝扎止血,提高了止血效果,降低了手术出血量。此外还能够突破单纯阴式的局限,可以同时进行双侧附件切除和分离子宫与附件、周围脏器的粘连,提高手术的顺利度。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主要适用于子宫≤3孕月者,过大时会影响术野,但对于能够顺利进行结扎子宫血管和无严重盆腔粘连的患者,子宫>3孕月也能够通过对半剖开的方法,分次取出子宫。对于盆腔粘连严重的患者,为了避免损伤器脏,必要时可中转开腹[6],B组中就有17例因盆腔粘连过重而选择中转开腹。

    3.3治疗结果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方法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A组,体温升高患者明显少于A组,由此可以看出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

    对于手术的并发症,主要是对膀胱和输尿管的损伤,笔者认为,要避免这些并发症,可先在镜下处理妨碍手术的肌瘤结节,对于碎取的子宫,将膀胱和直肠拉开,降低误伤,而在处理膀胱时,打开阔韧带前后叶,充分游离子宫血管并切断。

    [参考文献]

    [1]刘彦.实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学[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9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