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014515
《黄帝内经》语言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22KB,2页)。

     [摘要] 将语言学理论及研究成果应用到《黄帝内经》的学习与解读实践中,有助于解决一些由于语义隔阂而造成的经义不明的问题。其中,字词多义和运用叠字是《黄帝内经》普遍存在的情况。词义引申解决了客观事物层出不穷而词汇数量无法无限扩张的矛盾。通过掌握和运用汉语词义引申规律,能够从《黄帝内经》某个词的多个义项中确定其在文本中具体运用的义项,从而昭明经义,准确掌握中医理论。而《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叠字与其单音词的意义存在巨大的差异,必须依据文理,仔细揣摩,使医理、文理两相宜。

    [关键词] 黄帝内经;语言学;词义引申;叠字

    [中图分类号] R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a)-097-02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典籍之一,也是现存成书最早的中医典籍。据学者统计,仅从1997~2007年,国内就新出版了《黄帝内经》相关书籍达128部之多,其中文献类书籍68部。本文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探索《黄帝内经》中词汇、词义的发展规律,以阐释其内涵。

    1运用词义引申规律,掌握《内经》中多义字词的准确涵义

    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字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一词多义是词义引申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运用词义引申规律,那么,对于掌握《内经》中多义词的准确涵义将大有裨益。

    词义引申是汉语词义发展一种有规律的运动[1],一般认为,汉语词义的引申是按“四多”引申的规律进行的,即多原则、多方位、多侧面、多中心引申。而古汉语词义引申方式主要内因生义(包括时空关系、因果关系、反正关系、动静关系、实虚关系和同所衍生关系等)、外因生义(包括借助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修辞生义(包括借助比喻、借代和通感等)。词义引申解决了客观事物层出不穷而词汇数量无法无限扩张的矛盾。

    在对《黄帝内经》的学习和解读中,多义词的正确理解是个难点。正如钱超尘先生[2]在《内经语言研究》一书所指出的那样:“《内经》引申义的多样化,和它的某些引申义与一般文史书籍有时有所不同,这是《内经》词义艰深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运用词义引申规律,从某个词的多个义项中确定在文本中具体运用的义项,定位准确,就能昭明经义,否则就会张冠李戴,不得其解。弄清多义词的一般引申规律,对《内经》多义词注释大有裨益。

    例如,《内经》经常使用的“阴”字,具有三个基本义素:“阴暗”、“寒凉”和“沉寂”,都与自然现象有关。

    当“阴”的基本义素“阴暗”与“处所”相关时,就表示寒凉背光的地方。如《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当“阴”的基本义素“阴暗”与“天气”相关时,就表示乌云遮日不晴不雨的阴天。如《八正神明论》云:“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当“阴”的基本义素“寒凉”义素与“气候”相关时,就表示秋冬季节的气候。如《三部九候论》云:“贵贱更立,冬阴夏阳,以人应之奈何?”当“阴”的基本义素“阴暗”、“寒凉”义素与“地理方位”相关时,阴就表示北方。如《五常政大论》云:“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

    当“阴”与人体有关时,首先引申为与“部位”有关的“阴暗的部位”,指腹部,如《素问·金匾真言论》云:“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然后由“阴暗的部位”引申为内藏,与“五藏”义素结合。可以指代五藏。如《素问·金匾真言论》云:“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再引申至五藏之阴精,如津液、血液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如《阴阳应象大论》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还可与“经络”义素结合,泛指一身之阴经,如手足三阴、任脉、阴跷、阴维等。

    当“阴”与“病邪”义素结合,就组成多种病症。如偏盛的阴气导致的厥逆寒痛,《素问·调经论》云:“帝曰:‘阴之生实奈何?’岐伯曰:‘喜怒实谓邪气盛也,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

    2正确理解叠字现象,使医理文理两相宜

    叠字,又称“重言词”,是指由单音节或双音节字重叠构成的合成复音词。叠字是古汉语中的常见语言现象。清代学者邵晋涵在《尔雅正义》中把叠字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词组成,其意义与单音词的意义基本相同;另一类则与单音词的意义存在巨大的差异[3]。 前一类叠字,一般只须运用字面求解的方法,以单字的意义理解叠字。而对于后一种叠字现象,则必须依据文理,使医理、文理两相宜。

    如“济济”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一般有3种常用义项[4]:众多;整齐美好的样子;庄重恭敬的样子。《太素》卷二十三《九针之三·杂刺》云:“善欧,欧有苦,长太息,心中济济,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欧苦,故曰欧胆者,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部,调其虚实,以去其邪。”其中的“济济”一词无法用常用义项去解释。而晋人皇甫谧《针灸甲乙经》[5-6]中云:“善呕,胸中澹澹善动而热,间使主之。”而“澹澹”,同“憺憺”,意义为心神忐忑不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民病心澹澹大动。”《素问·刺热》云:“其逆则员员澹澹然。”综合以上文献,其中“济济”乐意理解为“憺憺”,形容患者因胆气虚弱而造成的心慌恐惧的样子。

    总之,将语言学理论及研究成果应用到《黄帝内经》的学习与解读实践中,有助于解决一些由于语义隔阂而造成的经义不明的问题。本文仅仅是一次粗浅的尝试,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邵文利.古汉语词义引申方式新论[J].山东大学学报,2003,(2):93.

    [2]钱超尘.黄帝内经太素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7.

    [3]张亭立.因声求义——《黄帝内经太素》重言词例释三则[J].中医教育,2009,(2):5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