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观察与围术期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5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232KB,2页)。
[摘要] 目的:通过对9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和围术期护理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对97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严密观察,随着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同时在进行手术时配以高质量的护理。结果:97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治愈56例,好转14例,死亡12例,放弃15例,总有效率为72.14%。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并进行救治措施,再辅以优质的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存活率。
[关键词] 颅脑损伤;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108-02
随着交通业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由此造成的事故日益凸显,而颅脑损伤最为常见,也是脑外科常见急诊,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在50%以上[1]。患者入院时常伴有颅内高压,若不及时处理,严重时对患者的生命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对患者的严密观察、及时抢救和护理尤为关键,是患者有望重生的基础。本院一直以来将颅脑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通过多年的实践,效果比较突出,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7例患者中,男54例,女43例,年龄10~82岁,平均42.5岁。其中,硬脑膜外血肿25例,硬脑膜外下血肿21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交通事故伤62例,高空坠落伤18例,打击伤10例,其他伤7例,GCS分级记分均在8分以下。
1.2.方法
1.2.1观察方法
1.2.1.1意识观察 颅脑损伤的患者比较危险,而且病情复杂,正确诊断来源于细致的观察,因此护士首先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此为早期诊断颅内压出血继发血肿导致脑疝的重要途径。第一要每半小时对患者进行1次GCS评分,若发现评分降低,患者由烦躁不安转为安静,在昏迷—清醒—昏迷中循环,而在清醒时伴有剧烈头痛,出现以上症状,患者可能颅内有血肿[2],要及时告诉医生进行对症处理。本组患者中有21例经CT诊断为颅内血肿,在及时通知医生后,对其进行血肿清除术,患者均好转。
1.2.1.2 瞳孔观察 瞳孔的变化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每30分钟对患者进行1次瞳孔观察,如发现双侧瞳孔对称性缩小,则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若瞳孔双侧缩小或变化无常,对光反应消失,则有脑干损伤的可能;若一侧瞳孔变大,并对光无反应,同时有意识障碍的发生,则有可能是小脑幕切迹疝。一旦发现以上现象,应立即告诉医生进行抢救。
1.2.1.3 生命体征观察 颅脑损伤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时有发生,同时也是病情变化的反应,要每30分钟观察1次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测量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每次测量记录。如发现患者血压升高,呼吸缓慢,脉搏低沉,有颅内血肿的可能,严重的可能导致小脑幕裂孔疝;如血压下降,脉搏弱,呼吸浅慢,则有枕骨大孔疝的可能。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初期,体温时常会升高,一般1周后恢复,但若持续高温,则有可能是伤口或颅内等感染所致,要进行消炎处理。
1.2.2救治方法
在严密观察的基础上,护士还应当给予恰当的救治措施,以给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对于呕吐的患者,要及时清理呕吐物,确保呼吸的畅通,以防窒息;伤口要给予清创处理,并进行无菌包扎,包扎要起到防止皮下血肿的形成的作用,因此要给予一定的压迫包扎;为防止水肿的恶化,要进行抗休克和脱水处理,注意先后顺序;为预防颅内感染,给予抗生素。
1.2.3手术护理方法
1.2.3.1 术前准备 手术进行前,准备好手术所需器件,并检查各种仪器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同时做好抽血、备血、导尿及各种皮试,并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如脑血管造影、CT扫描、肝功生化、血常规、凝血四项、胸透、心电图等。
1.2.3.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观察其意识的清醒度,尿管畅通与否 ,头颅的位置是否正确,呼吸有无异常。对于伤势严重的,立即开通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密切配合医生,随时观察患者,一有异常发生,立刻告知医生,以防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1.2.3.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若患者仍处于比较深的昏迷状态,应尽早进行器官切开,并帮助患者叩背吸痰,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以免发生刺激反应,并根据培养结果给予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3]。
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合适的体位,处于休克或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可采取仰卧位,清醒的患者可指导他们自行翻身,但幅度不宜过大;意识障碍或瘫痪的患者帮助其翻身。
如患者出现高热情况,查明原因之后,给予对症处理,一般可选择先用酒精擦拭,再进行持续的全身大动脉冷敷,必要时进行人工冬眠药物降温,以防止高热导致机体代谢增强,加重缺氧和脑水肿。
1.2.3.4 并发症护理 颅脑损伤的患者手术完成后,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必定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泌尿感染:由于型颅脑损伤患者需持续导尿,容易导致泌尿感染,因此必须加强护理。尿管和尿袋应放置在膀胱水平位置下,以便通过重力引流,防止尿倒流。同时保持清洁,每日对阴部进行消毒,同时尿袋和导尿管要定时更换。为保持尿道畅通,用0.9%NaCl溶液冲洗膀胱,1次/d。
消化道出血:它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有关文献报道,脑外伤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16%~47%,重症颅脑损伤可达40%~80%[4],本组中有9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因此在术后应给予留置胃管,以便观察胃内有无出血或溃疡现象,同时可以抽取胃液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根据医嘱进行处理。若出血过多,可考虑输血。
1.2.3.5 心理辅导 由于颅脑损伤对于患者来说来得比较意外,未有任何心理准备,而且恢复慢,因此无论对患者还是家属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难免会出现害怕和恐惧的心理,尤其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当清醒时发现自己由一个健全的人变成残疾人,一时难以承受,灰心、自暴自弃的心理严重,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让他们能够勇敢面对现实。比如可以讲一些励志故事,查找残疾人成功的案例等,逐渐重树立起他们的信心。
2 结果
97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治愈56例,好转14例,死亡12例,放弃15例,总有效率为72.14%,GCS评分变化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外伤,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救治,能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通过对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能够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为医生采取下一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而手术中的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手术质量,而且能够及时制定应急措施,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5]。
对患者的观察,主要有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通过意识的观察,能够初步对患者进行病情的判断,为尽早排除重危症状打下基础。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瞳孔的变化是病情的“晴雨表”,对其瞳孔的观察,能够比较准确把握伤势情况。生命体征也是病情的真实写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3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