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诊疗分析(2)
第1页 |
参见附件(1596KB,2页)。
3.2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大多有以下临床特点:①患者的头部受伤较轻,但是有明显的体征出现,在本组的单脑叶损伤的8例患者中出现了单瘫患者3例,偏瘫患者3例,失语患者2例,因此在临床中发现患者的受伤程度与患者的体征表现不成正比,应该想到此病发生的可能。②从患者受伤到脑梗死出现的时间间隔,在本组患者中受伤24 h之后出现症状的患者人数为35例,由于大部分患者在这段时间处于昏迷状态或者存在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在临床上很难察觉和发现,常会因为发现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又出现了新的症状或者体征时给患者复查CT而发现患者的梗死灶[5]。③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最容易在基底节区发现,特别是儿童型的外伤性脑梗死,因为在基底节区的豆纹动脉分支血管走形弯曲,而且大部分在大动脉分出时为直角,并且很少伴有吻合支,来自于颈内动脉的微血栓非常容易在此处形成栓塞,本组中在基底节区形成栓塞的患者25例(25/58)。
3.3治疗方法及措施
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损害是多因素、多种途径的极为复杂的病理过程,对患者进行单一的治疗不能完全、有效地阻断患者的缺血性损伤,因此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才能够达到协同作用。
3.3.1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重点是保证患者的颅内灌注,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救治时,在治疗早期要及时纠正患者的低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并保证患者的血压不低于90mmHg。
3.3.2对患者的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是通过减轻患者的脑水肿,改善患者的血脑屏障,并减少谷氨酸盐的释放从而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3.3.3改善患者的供氧保证患者的气道通畅,并加强患者的气道管理,根据患者早期的病情随时准备气管切开以保证患者的供氧充分。高压氧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血氧含量和氧分压,并能够加速患者的毛细血管再生,并促进梗死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保护梗死灶周围的缺血区域的神经细胞,对于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一旦出现病情允许应该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高压氧治疗。
3.3.4充分的扩容治疗为了减轻患者的脑水肿,传统的观点是应该加强脱水剂的应用,并减少补液量,这一般会造成患者体内的水代谢出现负平衡,而增加了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给患者充分的补液增加血容量,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黏稠度维持患者的血压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使患者的脑灌注压增加,血流加快,脑的供氧增加,也是防治脑栓塞的重要措施[6]。
3.3.5手术治疗对于有脑疝形成、脑组织肿胀严重的患者,应该尽早对患者实施开颅去除大骨瓣减压,并使受压的脑组织血管扩张,改善脑组织的供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组有42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外伤性脑梗死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早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3.
[2]莫瑞嘉.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CT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37-139.
[3]周桂升.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9,29(4):67-68.
[4]王克江,李平,李峰,等.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3):57-58.
[5]Sato S,lids H,Hirayama H,et al. Traumatic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caused by a fracture of the clivus case report[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9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