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评估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369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B超在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比较。结果:B超在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具有准确、无创、可反复操作等优点,且具价格优势。结论:B超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中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B超;梗阻性黄疸;手术
[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149-02
B超做为一项辅助检查因其无创伤、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准确率高,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胆道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梗阻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是胆道结石和肝门区肿瘤,本院收集2000年1月~2008年9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B超在其治疗与手术中的所见进行比较,总结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0年1月~2008年9月共收治了12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年龄15~78岁,平均47.8岁,男女性别比例为65:64。良性疾病57例,其中手术52例;肿瘤性疾病72例,其中手术42例。良性疾病的症状以发热、寒战、腹痛、黄疸为主,重症胆管炎(ACST)的患者少数伴有精神症状。肿瘤性疾病以腹胀、进行性黄疸、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多见,后期伴有腹痛、发热、寒战、陶土色大便、腰背痛等。良性疾病的体征多见发热、黄染、腹膜炎、血常规指标高、休克,亦可扪及包块。肿瘤性疾病中以黄染、包块多见,偶有发热、腹膜炎,其中急性重症疸管炎(ACST) 12例。
1.2 方法
笔者将B超所见按是否有胆管、胆囊的扩张及B超显示的声像是否清晰、满意进行分型[1],见表1。并就此标准将良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进行分类。
2 结果
以表1为标准,结合临床实际,将梗阻性黄疸的良性、肿瘤性疾病进行分类,见表2~5。
3 讨论
在梗阻性黄疸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B超以其价廉、方便、快捷、无创、准确率高、可反复操作的特点,不管是在良性疾病或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都起到了其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做用。
阻梗性黄疸的患者在治疗上主要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而保守治疗是在为手术创造条件,手术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前的诊断准确性。在临床中笔者们碰到的各种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B超中的表现大多是不一样的,见表2、3。这就提示医生要结合B超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3.1 B超对病变部位的确定
手术前准确判断肿瘤或结石及病灶的部位对手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B超可以直接观察胆囊、胆管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横断面、纵断面、以及体位的改变来显示胆囊、胆管的扩张程度,以及EHD扩张的长度,特别是通过有无胆囊的扩大来辅助判断阻塞的部位。由于阻塞的部位不一样,胆囊和胆管的改变也不一样。胆囊肿大而阻塞的病变部位多在胆总管下端,如胆囊不大,阻塞多在胆总管以上,从表2、3就可见。如果系胆囊病理萎缩、胆囊缺如、肿瘤侵犯胆囊或其颈部,可导致B超对病变的部位及诊断带来困难[2]。
必须注意的是B超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问题。本组有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第一次B超发现肝门区有一肿块,肝内外胆管扩张,提示胰头癌,而在患者发病的第11天手术,手术中发现肝门区水肿、粘连严重而行了姑息手术,1个月后再次B超,提示肿块明显缩小,再次手术时发现系胰腺炎所致。胆道、肝门区的炎症、感染粘连、瘢痕、解剖和病理因素均能干扰B超的诊断。
B超对多变的部位诊断率较低[3]。笔者发现对胆道多处结石,胰头肿瘤有肝门或肝内的转移,胆囊病变有胆总管周围的侵犯,特别是病灶较小或重叠隐蔽,B超只能部分发现,而且在区分是转移病灶还是肿大的淋巴结上尤其不易。
3.2 B超对病灶的显示
本组良性疾病中,胆道、胆囊内可见结石或病灶的准确率达71.1%,见表4、5,而对于肿瘤性疾病及其转移的判断稍低一些。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B超可以显示病灶的存在以及大小、性状,也可以提示病灶的分布及与周围主要器官的关系,这对手术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但是对胆总管中下端的结石或狭窄,胆囊或胆管内填满型结石或泥沙样结石,胆囊颈部的结石,可因为胃、十二指肠气体的干扰或肥胖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B超的显示不清或误诊。在我国胆结石的患者中,以胆色素性泥沙样结石多见,且广泛分布于肝内外胆管,泥沙样结石透光性差,尤其在颗粒较小时、胆汁黏稠的情况下更易造成B超的误诊,这时就要辅以其他检查。
3.3 B超对病变性质及病因的判断
肿瘤、肿大的淋巴结、炎性狭窄、结石有不同的声学图像。根据B超的回声图像特点及有无声影来判断结石、肿瘤或其他的病变。
从本组材料来看,胰腺头部、体部、十二指肠乳头部的肿瘤B超能显示胆胰管的扩张,胰头体局部的增大,出现低回声或肿大不均质的肿块。若肝内外胆管均扩张及胰管的扩张多为壶腹部的梗阻。B超对可能引起的胆道梗阻的胰头癌、壶腹癌、胆管癌、胆道结石可进行病因和病因性质的诊断。但是对胆总管下端的炎性狭窄、瘢痕粘连以及早期肿瘤而引起的不完全胆道梗阻进行区分则很困难。常把壶腹部的肿瘤与胆总管下端的结石相混淆。还有时可能把胆囊、胆道内的死虫残片、血凝块、周围钙化的淋巴结、黏稠的胆汁等误报为结石。B超对胰腺内小于2 cm的肿瘤易漏诊[4-5]。
从表4、表5中可以看出B超在良、恶性疾病的准确性并不能尽善尽美,盲从B超会给手术医生造成措手不及。但是结合B超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范围显然对手术和临床十分有益。
对于ACST的患者,做B超时要慎重,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急性梗阻和急性化脓性感染造成的,常常是肝内外胆管双重梗阻引起的,当肝内外胆管压力升高时,肝胆管内的结石可漂浮在肝胆管的狭窄处,B超对这类结石较难发现,在手术时应注意。当然ACST手术主要是紧急建立有效的引流。
早期诊断的问题:梗阻性黄疸是一个渐进性的疾病,在早期可无黄疸,在后期渐次出现皮肤、巩膜的黄染,在这个过程中重复B超检查,有助于病因的发现,疾病的诊断,亦可了解病情的进展,为治疗提供依据。当然对于不能确诊的需要结合CT、MRI、MRCP、ERCP、胃镜等辅助检查。
[参考文献]
[1]Eyre-Brook I A,Ross B,Johnson A G.Should surgeons operate on the evidence of ultrasound alone in jaundiced patient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6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