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调查与对策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2118KB,2页)。
[摘要]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急诊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机制、影响,最后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选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8名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与90名其他科室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两组的具体情况。结果:急诊科护士在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情感枯竭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护士调查结果(P<0.05)。结论: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令人堪忧,医院应该主动为其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制定更有效的激励政策等,最大限度降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关键词] 职业倦怠;急诊科护士;个人成就感;去人性化;情感枯竭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a)-129-02
职业倦怠又名过度疲劳综合征,包含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和情感枯竭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可进一步细化为高、中、低三种程度[1]。随着职业倦怠理论的不断发展,关于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进一步细化的研究例如分科室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研究尚少。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作了详细探究,现将具体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试验选取本院儿科、妇产科、外科、内科、急诊科共10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21~43岁,平均(29.03±4.12)岁;学历水平:本科3名,占2.70%;大专42名,占38.8%;中专63名,占58.30%;职称水平:2名为副主任护师,14名为主管护师,33名为护师,59名为护士。工作年限1.5~16年,平均工作年限8.34年。按照科室进行分组,急诊科18名护士为一组,其他科室护士为一组,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学历、职称、及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调查方法:利用Maslach等人修订的职业倦怠问卷修订版(MBI-GS)组织调查研究[2]。此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其中个人成就感降低包含6个项目,去人性化包括5个项目,情感枯竭包括5个项目,共16个项目。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评价标准为: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22分为高等,18~22分为中等,≤18分为低等;去人性化维度得分≥12分为高等,8~12分为中等,≤8分为低等;情感枯竭维度得分≥18分为高等,12~18分为中等,≤8分为低等。
1.3 统计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两样本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研究发现,急诊科与妇产科在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情感枯竭三个维度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与外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与儿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2所示。
此外,由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急诊科护士在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情感枯竭三个维度显著高于其他科室的护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的现状
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中、低三档应该分别占据33.33%左右[2]。本组研究结果发现,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人数并不均等,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两个维度处于高等的人数较多,情感枯竭维度处于高等、中等水平的人数较多。通过与其他科室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的比较,还发现急诊科护士在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情感枯竭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护士,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可见,当前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深,较之其他科室,更应该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3.2 急诊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特点及工作环境是造成其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3-4]。首先,工作特点方面,急诊科护士压力和责任较大。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第一个环节,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科室。患者病情危急、病种多样的现状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持续的脑力和体力活动,急诊科接待患者的特点决定了该科室护士高度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其次,工作环境方面,急诊科护士所处的工作环境往往是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躁、烦恼等情绪状态的影响,极易出现心情低落、情绪不稳的情况。有文献报道,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之中,工作特征和工作环境是最为首要的因素[3]。
3.3 缓解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缓解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改善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士的心理和精神压力。研究证明,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绩效,防止职业倦怠感的产生[5]。所以,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急诊科护士的关注,投入更多的经费去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缓解护士的工作负荷,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比如,适当增加急诊科的护士数量,实施弹性制工作时间;通过讲座、刊物、网络等形式帮助护士学习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便于自我调节;为急诊科护士提供更多的绩效奖励等等。第二,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管理者应该仔细研究导致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并予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采取各种措施体现医院管理者对急诊科护士的关爱[6]。例如,为急诊科护士提供各种培训、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为急诊科护士提供更多的物质补贴、晋升机会;为急诊科护士平衡工作和家庭需要提供最大的便利等等。
综上所述,限于急诊科护士工作特征、工作环境的因素,其比其他科室的护士更易产生职业倦怠,且程度较深。为了有效降低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建议医院管理者从工作环境改善和管理者支持的角度着手,最大限度地消除导致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各种因素,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2]康齐力,周郁秋,胡锋超.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8, 22(6):1601-160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1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