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0期
编号:12108710
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SI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SIP患者(SIP组)及与其相匹配的57例非SIP患者(对照组)的血压、血糖、体温、血脂及TCD等检查结果。结果:SIP组伴高血压、高血糖、发热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发热、血管狭窄是SIP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感染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035-02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strokes in progression

    HUANG Zhongyuan, YE Suyuan
, http://www.100md.com
    Department of Medicin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ji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Huaiji 526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risk factors for strokes in progression (SIP). Methods: 57 patients with SIP (SIP group) and 57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ontrol group matched for ages and genders) were studyed retrospectively. Their temperature, blood sugar, blood lipids, blood pressure, TCD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Incidences of hypertension, hyperglycemia, fever, stenosis and occlusion of the 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main arteries in SI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diference in higher lipids. Conclusion: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fever and vascular stenosis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SIP.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Stroke in progress; Risk factor;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Infection

    进展性脑卒中(stroke in propression,SIP)是脑血栓形成中的一个亚型,是指在发病后1周内病情虽经治疗仍进行性加重的脑卒中,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为29%~37%[1-2],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能阻止其进展。因临床常规处理难以逆转其病程,致残率、病死率较一般卒中为高。是临床医生头痛,患者及其家属难以接受的疾病,甚至引起医疗纠纷的导火索。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4~2009年在本院诊断明确的57例SI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参考文献,对引起SIP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为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在发病1周内经临床积极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并经反复头颅CT排除脑出血。据此标准对2004~2009年的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筛查,共选出57例临床资料完整的SIP患者。其中,男34例,女23例,年龄47~78岁,平均(57.0±3.5)岁;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诊断明确的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51~79岁,平均(59.0±3.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http://www.100md.com
    1.2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记录血压、血糖、体温、血脂,并行TCD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对记录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照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

    SIP组高血压患者48例,病程6~30年,入院初测血压160~200/95~120mmHg 32例,其中2例在应用降压药后出现病情加重;对照组高血压患者34例,病程5~30年,入院后初测血压150~200/95~120mmHg 15例。SIP组患高血压的例数及初测血压偏高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2.2 血糖

    SIP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38例,对照组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体温

    SIP组入院后24 h内发热患者(T>37.5℃)18例,对照组11例,均伴有白细胞数升高,两组发热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血脂

    SIP组高脂血症患者(胆固醇>5.72 mmol/L或三酰甘油> 1.70 mmol/L)38例,对照组4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动脉狭窄
, 百拇医药
    所有入选患者均已行TCD检查颅内大血管。SIP组发现大血管狭窄(包括颈内动脉颅内段、颅外段,大脑中动脉主干)患者49例,对照组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进展性脑卒中组患者中患高血压、糖尿病及体温升高大动脉狭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中高血脂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是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顺应性下降,这些患者在卒中后急性期对血压的变化很敏感,血压稍有下降就会加重病情,特别是对脉压差小的患者[3],本研究中SIP组中有2例患者在应用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过快而出现病情加重,提示临床医生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应谨慎控制血压。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血管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微循环障碍及血浆黏度改变而导致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脑卒中患者高血糖可通过无氧酵解引起酸中毒、升高兴奋性氨基酸使线粒体损伤[4]、增加自由基及一氧化氮损伤血管内皮[5]及引起脑水肿和进一步增加血液黏稠度等途径加重病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也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有研究报道糖尿病使卒中进展的危险增加1.9倍[6],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7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较为合适。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则宜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本研究发现卒中后发热也与进展性卒中关系密切,可能与发热加重脑缺血区的能量耗竭、影响血液黏稠度及凝血功能相关,亚低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7]。大血管狭窄也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8],大动脉狭窄使远端闭塞的血管血流灌注减少,尤其合并低血压等其他因素时表现更明显,从而引起进展性卒中。高血脂同样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理论上讲高血脂也会引起动脉硬化及增加血液黏稠度,使卒中进一步加重,但本研究未发现SIP组与对照组之间高血脂患者例数有显著性差异。, 百拇医药(黄中源,叶素嫒)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