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107924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唐云
第1页

    参见附件(2122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5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中20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总有效率为90.57%,术后有5例出现并发症(9.43%),其中2例出现假肢松动,1例感染,1例异位骨化和1例双极股骨头脱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比较小、出血量少等优点,适合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关键词] 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74.1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c)-215-02

    在外源暴力作用下所引起的股骨颈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此种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化不断深化的社会里,此骨折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便,也给家庭增加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恢复骨折解剖结构和功能,还给患者健康的生活,降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关键。本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成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33例,年龄72~84岁,平均78.2岁,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12例,按Garden分类法:Ⅰ型2例,Ⅱ型4 例,Ⅲ型32例,Ⅳ型15例。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术前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了解心、肺、肝、肾功能,并辅以适当治疗以适应手术,如血压、血糖的控制,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并加强营养支持;术前进行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先纠正骨折远端的向上移位和解除髋关节周围肌群挛缩,以便术中复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常规给予抗生素,以防感染;准备好相关器材,如通过摄X线片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骨水泥、股骨头取出器、股骨头把持器等。

    所有的患者取侧俯卧位,患肢在上,患髋屈曲45°,采用硬膜外麻醉,以髋关节后侧为切口,长约6~8 cm,充分显露关节囊,将此囊“T”型切开,并向两侧翻开,充分暴露股骨头、颈和基底。旋转患肢,显露髋臼内的股骨头的折端,通过股骨头取出器钻入头部,分离韧带,将骨折的股骨头取出,并测量其长度和直径,以此为参考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对髋臼进行清理,并修正骨折远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进行扩髓。将骨水泥注入髓腔,再置入假体,待骨水泥凝固后,安装股骨头假体,留置引流管。

    1.3 术后相关事宜

    术后给予抗生素,同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在膝下垫软垫,以防压疮形成,并用“丁”字鞋固定,同时注意对患者进行定时按摩,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连续5~7 d,以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 d内拔除引流管。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通过拍X线片,检查人工股骨头在髋臼内的位置,以合理安排功能锻炼。3 d后坐起,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14 d拆线,10~14 d左右搀扶下地行走。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等。

    1.5疗效标准

    以Harris评分[1]为标准,将治疗效果定为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总有效=优+良+可。

    2 结果

    2.1手术类型

    53例患者中20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分布见表1。

    2.2 手术效果

    优32例,良10例,可6例,差5例,总有效率为90.57%,分布见表1。

    2.3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5±20.5) min,出血量为(125.5±45.5) ml,53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43%。其中发生假肢松动2例,占40.00%,发生感染1例,异位钙化1例,双极股骨头脱落1例。

    3 讨论

    3.1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意义

    在老龄人口不断增多的社会里,老年疾病发生率不断增加,加之老年患者各项功能的相继减退,导致治疗效果不十分明显,治疗过程长,耗费医疗资源多,已俨然成为社会的一种严重负担[2]。股骨颈骨折是老龄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尤其在建筑业和交通业高速发展下,其骨折率较以往有增高趋势。加之此种骨折一般恢复比较慢,需长期卧床,如此发生感染和压疮的概率又明显增多,继而又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催进患者尽早下床,恢复关节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最为重要的问题。

    基于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要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凸显出其优势,此种手术手术时间短,创伤相对要小,而且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从而促使全身机能康复[3],且此种手术无需骨折愈合及患肢制动,尤其适合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组研究中,手术总有效率为90.57%,能够从交大的程度上给予患者基本的健康,让其进行正常的生活。

    3.2手术成功关键点分析

    此种手术虽然具有其他手术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要确保其手术成功率,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病例的筛选。高龄患者由于常伴有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此类患者的筛选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倘若手术前未充分意识到这点,再次手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手术前要严格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各项指标的合格情况。笔者的体会是无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病情稳定在3个月以上;屏气试验超过30 s,且无哮喘和呼吸困难症状;血压<160/90mmHg;尿量>1 ml,BUN<80 mmol/L;转氨酶在正常范围内或不超过正常值的1倍;空腹血糖<8 ml/L。从以上经验可以看出,术前的常规检查必不可少,是对病例进行筛选的基础。本组所有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确定其符合纳入标准者再安排手术。

    ②人工股骨头的选择。适宜的人工股骨头不仅能够保留充足的股骨距,有利于防止术后假体下沉和松动,而且能够促使骨折尽早愈合,因此对其选择应谨慎。经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认为人工股骨头大小的选择,原则上应与原股骨头等大。其直径可以稍小但不能超过2 mm。因为过大易致关节间隙狭窄和骨皮质增生而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过小则会产生髋臼不均匀地承受压力,并容易磨损髋臼而突入盆腔[4]。因此术前必须认真测量原股骨头的长度和直径,以进行假体的准备。此外,对于活动量不同要求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一般年龄大、活动量小的患者,一般人工股骨头置换就能满足要求,而对于活动量大,身体状况差,且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本组中根据患者的需求,有20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其效果无明显差异。

    ③并发症的预防。此种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脱位、松动和假体柄折断,本组有5例出现并发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2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