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支原体感染关系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2093KB,2页)。
3 讨论
根据科学研究,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参与引起的慢性炎症,此种炎症刺激气道,气道反应性增加,机体出现了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阻,导致患者出现气促、气急、胸闷或者是咳嗽等临床症状,往往在清晨或者夜间发作或者加剧,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出现严重后果[4]。
支原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有以下几种机制:首先支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后固定在呼吸道的上皮纤毛上,导致上皮细胞发生肿胀、坏死变性,甚至停止摆动而出现了炎症;再者,感染了支原体后,支原体在呼吸道上定居繁殖,诱发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炎症,分泌出多种细胞因子引起了气道上皮部位的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而出现了喘息。支原体是一种特异性抗原,引起IgE介导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而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支原体感染可导致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辅助T细胞(CD4)明显下降,抑制T细胞(CD8)明显升高, CD4/CD8比例失调,最终导致IgE升高和气道高反应性而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MP感染率为42.59%,而对照组MP感染率为11%,CVA患儿M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也证实了MP作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与CVA的发病关系密切。
本研究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CVA中MP-IgM(+)患儿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这可能和以下几点有关:首先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菌作用,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所有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对MP-IgM(+)患儿无效。大环内酯类通过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阻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支原体的生长繁殖,达到了治疗的作用。红霉素是使用最早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在红霉素疗程结束后,口服阿奇霉素,有更好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药物浓度在机体组织高,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再由于阿奇霉素半衰期长,只需每日服药1次,对于依从性较差的儿童有较大的优势。所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支原体感染首选的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常健,鲁继荣,梁东,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相关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6):439-441.
[2]贾天明,乔俊英,栾文斌,等.大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塑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3):449.
[3]Daian CM,WolffAH, Bielory L, et al. The role of a typical organismsin asthma[J].AllergyAsthma Proc,2000,21(2):10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9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