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8期 > 正文
编号:12156110
体位护理对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应用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5日 刘芳
第1页

    参见附件(1512KB,2页)。

    刘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1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回到监护室15min即采取半卧位,对照组术后常规采取平卧位。分别在术后15min、术后6、12、24h监测动脉血气(简称ABG)值变化,包括pH值(酸碱度)、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FiO2(氧合指数)。观察两组患儿相同时间的肺通气及氧合状态、血液动力学及并发症。结果:术前采取平卧位和半卧位在同一时间段两种卧位患儿pH值均无明显变化,较平稳;PaO2在术后12h半卧位较平卧位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2在术后12h半卧位较平卧位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FiO2术后15min平卧位和半卧位均升高显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h PaO2/FiO2半卧位较平卧位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在术后24h后较平卧位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监护显示: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仅轻微波动,体位变更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结论:婴幼儿VSD修补术后采取半卧位与平卧位比较可有效提高肺通气及氧合效果,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辅助患儿肺功能恢复的方法,可预防肺部并发症,缩短了患儿在监护室的时间。

    【关键词】 体位 肺通气及氧合 室间隔缺损 并发症 护理

    【分类号】R473.72

    室间隔缺损(VSD)为小儿常见先心病之一,由于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反复肺感染[1],加之体外循环术后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肺灌注损伤。 因此,VSD 术后密切监测肺功能并加强肺部护理, 对于患儿肺功能恢复极为重要。 为此,对 2010 年 1~6 月101 例低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1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