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7期
编号:12312353
感染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感染科2008~2011年64人次针刺伤,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止措施。 结果 在64人次针刺伤中分离针头清理废物26人次,占40.6%,拔针刺伤10人次,占15.6%,穿刺刺伤8人次,占12.5%,回套针帽12人次,占18.8%,其他8人次,占12.5%。针刺伤与护理人员自己操作不当、配合刺伤、患者躁动有相关性。 结论 护理人员面临针刺伤的职业危险,应采取多层次预防的对策,最大限度降低锐器刺伤的发生,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 感染科;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b)-0112-01

    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被污染的血液或体液进入受伤患者体内,可造成被刺者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有资料显示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5%[1],由针刺伤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潜在危险日趋严重,特别是HIV、感染给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感染科的特殊性,护理承担更大的职业风险[2],因此感染科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受到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感染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感染科2008~2011年14名护理人员的资料,发生针刺伤64人次,均为女性,年龄为20~45岁,平均(27.4±3.3)岁,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7名,工作时间为6个月~18年,平均(4.5±2.2)年。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4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针刺伤发生的一般情况、针刺发生的环节,刺伤后的处理情况及对针刺伤防护知识的知晓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在64人次针刺伤中分离针头清理废物26人次,占40.6%,拔针刺伤10人次,占15.6%,穿刺刺伤8人次,占12.5%,回套针帽12人次,占18.8%,其他8人次,占12.5%。针刺伤与护理人员自己操作不当、配合刺伤、患者躁动有相关性。

    3 讨论

    3.1 针刺伤的危害

    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危险远远超出经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目前已知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血液传播,最常见的为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分析得出,1次被HBV或HIV针刺伤引起感染的概率为3‰~5‰、4%~10%,易感人群1次被HBV或HIV针刺伤引起感染的概率高达6%~30%[3],美国对易感人群特别是护理人员提出了标准预防及普遍预防的策略,主张护士在进行日常护理操作时充分使用各种防护用具及设备,减少各种危险行为[4],最大限度保护护士的安全。
, http://www.100md.com
    3.2 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目前护士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比较薄弱,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操作时,不了解患者是否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对职业安全的防护知识缺乏了解,其原因可能为护士在入院时缺乏职业防护教育,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未受到重视[5],在从业后对职业防护知识缺乏了解,这就要求护理部或科室根据本单位情况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学习,可以通过实例讲解。此外,针刺伤还与护士的操作不规范有关,有资料统计,实施标准预防后能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75%,禁止双手分离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头帽、禁止徒手携带裸露的针头及锐器,禁止直接传递锐器、使用后的污染针等锐器直接丢弃在锐器收集盒内,处理废物时,使用自动毁针器[6]。在实行操作时,患者如不能配合,可以让他人协助,在进行危险操作时,了解患者是否有血液性传播疾病,加强防护措施。针刺伤的发生与使用的护理器材的质量也有关系,具有安全装置的针能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医院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安全性高的护理器材,如使用无针头的静脉通路设备,降低针头的使用频率,使用可收缩的注射器及带保护性针头护套的注射器。医院内或科室内制定安全防护的管理及控制措施,组织护士学习避免针刺伤的技术,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改变护士的危险行为。一旦发生锐器损伤应知晓处理措施,脱去手套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手指,用流动水冲洗伤口,乙醇、碘酒消毒伤口,并根据患者感染疾病类型选择相应的预防药物,并进行跟踪观察。
, 百拇医药
    护理人员面临针刺伤的职业危险,应采取多层次预防的对策,最大限度降低锐器刺伤的发生,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袁秀萍,李红玲.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与防范对策的探讨[J]. 现代护理,2009,11(23):1979.

    [2] 徐瑞峰,彭元娥. 对15名护理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的监测方法及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3(8):44-45.

    [3] 袁秀芳,胡英莉.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及其防护[J]. 护理管理杂志,2010,12(5):15-16.

    [4] 李映兰,李丽.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09,21(2):52-54.

    [5] Elise MB,Ian TW,Craig NS,et al.Risk and management of blood-borne infections inheahh care workersf [J]. Clinical Microbio-7lology Reviews,2008,13(3):385-407.

    [6] 周英凤.职业性危害对护士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19(15):73-75.

    (收稿日期:2012-03-28 本文编辑:马 双), 百拇医药(杨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