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315198
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王学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了解并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 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共2 100名,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转入儿科治疗的有120例,分析其发病因素。 结果 非感染性因素黄疸90例(发病率为75%),其中包括溶血性黄疸15例、围产期因素致黄疸60例、母乳性黄疸9例、不明原因黄疸6例;感染性因素致黄疸30例(发病率为25%),包括新生儿脐炎16例、肺炎4例、脓疱疹4例、败血症3例、肝炎综合征3例。 结论 熟练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至关重要,及早进行治疗,并提供健康指导,减少有害因素,进一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86—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新生儿临床症状之一,国内发生率高达30%~50%[1],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如不及时治疗可致严重的并发症, 如胆红素脑病,产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复杂多样,如及时查明病因,并积极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现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淇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统计学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6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0例,其中,男90例,女30例,农村84例(70.0%),城镇36例(30.0%)。选择同期未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正常新生儿120例作为对照,其中,男76例,女44例,农村86例(71.7%),城镇34例(28.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集黄疸患儿、正常新生儿资料,及两者围产期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指标包括孕周、感染、围产期因素,筛查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经专业人员核对数据,数据录入Excel表格内。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周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早产儿65例,足月儿50例,过期产儿5例,分别占54.2%、41.7%和4.1%。早产儿明显多于足月儿和过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2 感染及非感染因素

    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非感染性因素黄疸90例(发病率为75%),其中包括溶血性黄疸15例,围产期因素致黄疸60例,母乳性黄疸9例,不明原因黄疸6例;感染性因素致黄疸占30例(发病率25%),包括新生儿脐炎16例、肺炎4例、脓疱疹4例、败血症3例、肝炎综合征3例。

    2.3 高胆红素血症与出生时间的关系

    黄疸出现时间于出生后24 h 8例,占黄疸总数的6.7%;出生后2~3 d 40例,占黄疸总数的33.3%;出生后4~7 d 60例,占黄疸总数的50.0%;大于7 d 12例,占黄疸总数的10%。7 d内发生黄疸108例,占黄疸总数的90%。因此,应当注意新生儿出生后7 d内的喂养及护理。

    2.4 高胆红素血症与妊娠合并症诸因素的关系

    本组资料显示,有围产因素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占发生总数的50%。与正常新生儿围产期各因素发生情况比较发现,两组胎龄、剖宫产、母乳缺乏、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前使用催产素及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上述因素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对围产期各因素的重点关注。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常见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妊娠合并症、母乳喂养不足等因素有关[2]。黄疸与早产、缺氧等诸多因素有关。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新生儿高胆的发生率越高。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有差异,大量资料证实,围产因素占高胆红素血症的35.7%~56.8%。本组病例围产性因素最高,占50%。在感染已被逐渐控制的今天,围产因素已逐渐突出,成为首位因素,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剖宫产率的增加。非自然分娩、早产、酸中毒、低血糖等围产因素可抑制肝细胞酶活性或影响清蛋白与胆红素联结、运输,并使2周内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加重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故对于2周内新生儿的黄疸应首先考虑围产因素。此外,多数学者认为当患儿一般状况良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未有特殊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含量及活性和喂养方法、喂养量有关。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生产后没有正常进乳,婴儿摄入不足,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较晚,肠蠕动差,胎粪排出延迟,引起肝肠循环增加,从而引起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则因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分解结合胆红素,产生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肝肠循环[3]。本次研究资料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均有因可查。因此,在今后的临床观察过程中,需做到及早预防、密切观察、科学护理等。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是某些病理性表现,但其共同的危害是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是导致听力障碍、视觉异常、智能落后的重要原因[4—5]。临床上引起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较多,以溶血及感染为多见。

    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因为母乳能刺激肠道蠕动,加速胆红素的排泄,防止低血糖。饥饿状态可引起黄疸,因此,产后母婴早接触、半小时内早吸吮、按需哺乳、指导产妇正确的进行母乳喂养,是预防母乳不足性黄疸的必要措施。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标准,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剖宫产率升高,产妇泌乳延迟,也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故临床上应尽量降低剖宫产率,及时处理乳头凹陷,掌握产妇的泌乳情况及新生儿的食乳量[6]。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原因复杂, 包括生理和病理的。本组研究显示,主要以妊娠期疾病和围产期因素为主,故应加强婚前检查的力度,鼓励母乳喂养,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感染、窒息等疾病的发病率,早发现,早处理,适当地应用各种科学治疗方法,从而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及其对新生儿的危害。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