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630629
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并同期放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的临床效果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36期
     食管癌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由于病情症状的特殊性,早期患者通常不表现出任何不适感,导致70%患者就诊时被诊断为中晚期癌肿,错失了最佳手术时机[5]。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生存时期,并保证其获得相对高的生活质量[6-7]。食管癌组织对反射治疗较为敏感,但据临床数据显示,单纯放疗方案收到的疗效不尽人意,这主要归咎于癌细胞已出现远处转移扩散,导致大量的亚临床病灶出现而无法有效根除癌细胞[8]。除此之外,反射性相关不良反应亦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故此,如何在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治疗成效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的重点领域[9]。鉴于此,有学者开始着手尝试放化疗同期应用的临床效果,试图借助两者优势发挥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这亦需探索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实际上,DDP联合氟尿嘧啶化疗曾广泛应用于不可手术食管癌的临床化疗,临床数据表明其有效率可达40%左右[10]。虽然它能有效缩小癌肿面积,但化疗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副反应亦是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问题。伴随着近年来大量临床循证数据的支撑,有学者指出新型化疗组合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具有高效低毒的临床成效,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11],故笔者设计本次对照研究,进一步剖析两者差异。

    本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1年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奈达铂作为新型铂类抗肿瘤药,除了延续第一代良好的抑癌效果后,它能展现更高的生物学利用度,即单独应用该药可获得35%左右的抗癌效果,亦不会引发严重的肝肾不良事件。多西他赛是紫杉类药物,药理机制为:将处于分裂阶段的癌细胞阻滞于G2/M期,而这个时期的肿瘤细胞对放射性物质敏感度最为强烈,若实施同步放射治疗,将可达到明显的增敏疗效[12]。据文献指出,食管癌单独采用该药治疗能达到45%左右的有效率[13]。本次调研结果亦再次证实,这类新型化疗组合配伍放射治疗能提升抗癌效果,并抑制癌细胞增殖,且能缩小肿瘤体积,对降低进食困难大有助益,进而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的角度考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本次调研样本量有限,需今后增加样本量以进一步明确其对生存期的影响。

    在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氟尿嘧啶配伍DDP组对机体的危害性要高于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氟尿嘧啶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局部血供不足,从而引起组织坏死,进而引发局部黏膜溃疡性病变。对照组患者在氟尿嘧啶作用下,加上放疗进一步损害食管黏膜,进而引起食管出现炎性改变[14]。食管炎的出现,会降低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使其被迫终止放疗而延长治疗时间[15]。

    总之,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期放疗应用于食管癌患者,可充分发挥两者抗癌的协同成效,并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患者易于接受,可以考虑作为该病的常用方案。

    [参考文献]

    [1] 周明,徐岗,杨嵘皓.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并同期放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疗效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4):908-909.

    [2] 吴隆秋,赵快乐.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7):538-542.

    [3] 杨长滨,李娜,左雅芳,等.全程适形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34(12):47-48.

    [4] 王纪煌,肖纪南,陈万泉.中晚期食管癌同时放化疗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5):961-964.

    [5] 林允照,顾华,沈健.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8):796-799,802.

    [6] 王万伟,于长华,宋亚颀.同期放化疗对侵犯气管的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12):1113-1115.

    [7] 苟小军,李强.食管癌靶向治疗药物应用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3):266-268.

    [8] 潘元成.67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68-69.

    [9] 张克斌,刘海,杜杰.三维适形放疗前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508-1509.

    [10] 田大龙,喻志冲,李华,等.奈达铂与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7, 34(12):696-699.

    [11] 李本全,李发强,王道军,等.同期化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8,23(3):283-285.

    [12] Ren ZB,Zhu JF,Gu HY,et al.Decoy receptor 3 polymorphisms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Biomarkers,2014,19(4):340-344.

    [13] Jacobs M,Macefield RC,Elbers RG,et al.Meta-analysis shows clinically relevant and long-lasting deterioration 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fter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J].Qual Life Res,2014,23(4):1097-1115.

    [14] Jacobs M,Macefield RC,Elbers RG,et al.Meta-analysis shows clinically relevant and long-lasting deterioration 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fter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J].Qual Life Res,2014,23(4):1155-1176.

    [15] Ichikawa T,Hashimoto J,Yabe M,et al.Detection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and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by 18F-FDG PET/CT in a patient with Fanconi anemia[J].Clin Nucl Med,2014,39(5):459-461.

    (收稿日期:2014-09-12 本文编辑:李亚聪) (王付湘)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