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625764
中医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2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随机抽取2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均为门诊所收治的患者11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57例,年龄42~69岁,平均(53.8±3.9)岁,患病时间8个月~10年5个月,平均(53.6±5.3)月;观察组均为本院住院的患者11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59例,年龄41~69岁,平均(53.2±3.7)岁,患病时间1年1个月~10年2个月,平均(53.7±5.4)月。两组患者均符合相关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辨证护理 在中医理论中,此类疾病大致分为以下几型。①肺燥津伤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鲜茅根汤、金银花等配合治疗,以起到清热润肺的作用;②胃热炽盛型:患者因胃热炽盛,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萝卜汤、西红柿汤等配合治疗,以起到清泻胃火的作用;③肾阴亏虚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鲜生地汤等配合治疗,以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

    1.2.2 饮食护理 此类患者不能食用的食物较多,饮食控制非常重要,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进行日常饮食安排,以保证身体的营养均衡。在饮食习惯上要选择小麦面、小米等性凉滋阴的食物为主食,副食要选择山药、白菜、瘦猪肉、豆芽、苦瓜等清热生津的食物。在日常生活饮食上,要多对饮食进行控制,尽量不食用甜品、辛辣等油腻的食物,一定要戒烟、戒酒。在患者就医期间,相关护理人员要多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其不可食用的食物,督促患者及时用药,对体重要每周进行测量并记录。

    1.2.3 穴位按摩 此类患者免疫力较为低下,对其进行相应的穴位按摩,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按摩患者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止痛、回阳等功效,可作为此类患者辅助治疗的方法之一。具体步骤:右手捏拿患者左上肢,从腕部向肩部捏拿8~10次,按摩患者的合谷穴,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出现酸胀感,如患者有此感觉,以此为恰当力度,左手重复同样动作。按摩完后让患者闭目养神8~10 min,每日按摩1次,以达到激发经气,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5-6]

    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日本日立公司日立Modular P型)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运动状况等生活质量并进行打分比较,分数为0~5分,得分越高表示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的相关血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相关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上还无法彻底治愈此病,一旦患病将伴随终身[7]。此类疾病对患者困扰较大,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有报道[8-9]指出,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能有效抑制患者病情的发展。

    本文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关的中医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从数据看出,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住院期间,多对其讲解相关的病理、生理知识,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醒患者多进行适当运动,能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及身体素质,从而使患者的生活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对患者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及相关知识[10],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同患者进行沟通时,要耐心、细致,多向患者讲解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11-12]。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治疗效果,对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怀瑞,杨新东,徐象党,等.合谷穴的局部解剖学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4):35-37.

    [2] 耿秀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及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22):362-363.

    [3] 高天舒,晏丽丽,王英娜.新诊断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200-202.

    [4] 吴毓敏,余玲,郭选贤.口服降糖药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45-46.

    [5] 宋春荣.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2013,11(14):134-135.

    [6] 聂成慧,刘焱.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105-106.

    [7] 郭翠英,徐桂霞.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46-147.

    [8] Prati P,Tosetto A,Vanuzzo D,et al.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s can predict the occurrence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J].Stroke, 2008,39(9):2470-2476.

    [9] 杨瑞贞,范翠萍,刘金凤.胰岛素治疗的社区干预要点及方法[J].中国全科医学,2014,7(18):1324-1325.

    [10] 李雪峰,孙明谨,朱大菊,等.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11,3(9):574-575.

    [1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1,21(Suppl 1):594-5961.

    [12] Unger J,Fredrickson L.A primer on intensive diabetes management and insulin pump therapy[J].Primary Care Rep,1997,3(9):93-97.

    (收稿日期:2014-10-24 本文编辑:许俊琴) (赵士曼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