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348636
间质性肺疾病早诊早治仍极具挑战性(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7期
     代华平教授说,IPF治疗需要综合治疗与全程管理。非药物治疗方面,《专家共识》肯定了戒烟、氧疗、肺康复等的重要作用,如IPF患者死亡风险高,有条件者可进行肺移植。药物治疗方面要酌情使用吡非尼酮、尼达尼布,抗酸制剂、NAC。吡非尼酮能够显著地延缓用力肺活量(FVC)下降速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尼达尼布能够显著地减少 IPF 患者 FVC 下降的绝对值,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进程。不再推荐使用Pred+ Aza+ NAC,华法林等。IPF急性加重期治疗可酌情加大激素使用量。在姑息治疗方面,IPF患者多伴肺动脉高压、胃食管反流等多种合并症,增加了死亡风险,因此要加强合并症治疗,同时要对症治疗,预防感染和流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加强患者教育。IPF疾病进展期需加强监测,每4个月到6个月或更短间隔的监测;呼吸衰竭可使用无创通气,由于IPF进展不推荐使用机械通气。IPF全程管理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指导患者制定教育和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提升ILD规范诊治能力

    代华平教授说,ILD由于复杂多样,早期并未得到关注,2000年后才逐渐开始得到临床重视。2001年CMA-CTS成立后对推动ILD规范化诊疗起到了积极作用,加入学组的成员越来越多,目前已覆盖我国绝大多数省份。2017年10月,学组在北京召开了间质性肺病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我国ILD的国际学术交流。近年来,学组积极推动ILD规范诊治和诊治能力提升,组织专家制定了一系列中国ILD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包括2002年发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