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2期
编号:13191631
对比剂肾病的防治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第2期
对比剂肾病的防治进展,对比剂肾病防治进展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以及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的普遍应用,含碘对比剂的临
     【关键词】对比剂肾病防治进展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以及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的普遍应用,含碘对比剂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由此导致的急性肾衰竭即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对比剂肾病的本质是含碘对比剂所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普通人群中的总发生率约为15%~13%[1]。而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高危人群中则可高达50%[2]。对比剂肾病明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并且显著增加死亡率。Solomon等[3]对294例患者随访1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发生对比剂肾病的患者其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对照组的两倍。一项研究统计了PCI术后对比剂肾病患者住院死亡率为31%,而非对比剂患者死亡率为06%。由此可见,对比剂肾病死亡率较高。目前切实可行的治疗措施有限,对如何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最好的措施就是预防。1对比剂肾病的诊断标准目前,对比剂肾病诊断标准[4]多采用的是应用含碘对比剂后2~3天内血清肌酐水平升高≥25%或05 mg/dl(442 mmol/L),并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肾功能不全。2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对比剂肾毒性作用机制包括以下三方面:(1)对比剂的直接化学毒性(离子性及含碘物质)(2)渗透毒性(3)组分中与黏度相关的毒性。其中渗透压及黏度是导致对比剂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应用对比剂后,肾血管先有短暂扩张,然后痉挛性收缩较长时间,导致肾脏血流从相对缺氧的髓质流入皮质,加重了肾脏髓质的缺血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