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1388
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4期
     【摘要】 目的 观察与总结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儿氨基酸,脂肪乳,5%、10%、50%葡萄糖,矿物质,维生素,液体等,按患儿体重计算出需要量配制应用。结果 本组患儿45例中,24例痊愈,20例好转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 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应用于临床抢救了很多危重患儿,但必须掌握好用药时期、适应证、配伍比例、用量及了解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静脉营养; 早产儿; 极低体重儿

    

    自从静脉营养应用于儿科领域以来,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其对抢救较长时间不能经口喂养的危重新生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使高危儿度过难关[1],减少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现将笔者所在科室近年来应用静脉营养的45例危重新生儿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新生儿病房全静脉营养(TPN)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足月新生儿8例,早产儿37例;其中极低体重儿32例,胎龄最小28周,体重最低1210 g。疾病种类:极低体重儿生活力低下者7例,胃出血15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消化道畸形或手术前7例,重症新生儿中HIE 10例。入院日龄10 min~6 d,于不能经口喂养或禁食后1~2 d开始,全静脉营养(TPN)疗程为7~14 d,平均9 d。

    1.2 方法 无喂养禁忌证者入院后24 h内试经口喂养,吸吮无力,吞咽不协调改为鼻饲,仍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者予TPN,病情好转后改为部分静脉营养(PPN),均在无静脉营养禁忌证(如肝肾功能不全、高胆红素血症等)的情况下使用。根据日龄、体重先算出每天所需液体量、热量及各种营养成分的量。在严密无菌条件下将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混合,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成全合一营养液,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糖速度,用套管针经外周静脉24 h内匀速输入。6%氨基酸制剂(小儿用18-氨基酸)从1~1.5 g/(kg•d)开始,每日递增0.25~0.5 kg,渐增至2.5~3 g/(kg•d),用葡萄糖稀释为小于2%氨基酸溶液,糖浓度小于12.5%[2]。20%脂肪乳剂由0.5 g/(kg•d)开始,每日递增0.25 kg,渐增至2 g/(kg•d),静脉营养1周以上,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浆10 ml/(kg•次)。在静脉营养总热量中:碳水化合物产热占50%,脂肪占35%~40%,蛋白质占10%~15%,热液比1∶(1~1.5)。使用前监测肝功、肾功、电解质、血常规,静脉营养期间每日严密监测血糖、尿糖、胆红素、体重、出入量的变化。1周后需监测甘油三酯,血气分析、免疫球蛋白,复查肝功、肾功等。

    2 结果

    本组患儿45例中,24例痊愈,20例好转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死亡患儿不是因营养支持所致,而是因病致死,全营养支持患儿除2例极低体重儿总胆红素消退延迟,经调整脂肪乳后症状消失外,均未产生副作用,所有输液途径均为外周静脉,几例经较长时间给药局部静脉轻度炎症,停药后即逐渐恢复正常。

    因同期住院患儿均系以上综合治疗,无法对照进行比较,以往也无这方面统计资料,但笔者体会到,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保证足够的营养,的确能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尤其极低体重儿,从某种程度上支持疗法对治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 讨论

    危重病儿由于组织损伤、坏死,血流灌注不足,细菌入侵增殖及免疫反应等,使糖、蛋白质、脂肪同时被动员,细胞内氧化磷酸化作用加强,同时由于神经内分泌和白细胞介质的作用,使机体代谢率明显增高,且危重新生儿往往呼吸、消化功能有障碍,较长时间不能经口喂养而影响营养的补充,甚至危及生命[3]。静脉营养可弥补危重新生儿因呼吸、消化功能障碍不能经口喂养引起的营养及能量缺乏。通过静脉营养供给氨基酸、脂肪酸及较充足的热卡,可使患儿在病情改善的同时,体重不同程度增长,可见静脉营养对危重新生儿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生后3 d内体液及电解质变化较快,尤其是缺氧患儿,故及早加入生理性需要量氯化钠很有必要,且根据笔者的经验对患儿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大有好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患儿日后生长发育提供良好营养补给基础,能够促进身体迅速生长,促进小儿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的病发率。

    本组患儿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故未见局部感染或菌血症的产生,但个别患儿因反复输注后引起静脉留置处红肿,所以应及时更换注射部位,防止静脉炎的发生;未发生胆汁淤积性肝炎、代谢障碍等;在静脉营养中易出现的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护理者也应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 贲晓明.新生儿肠道外营养支持技术.好医生继续教育,2009:70.

    [2] 丁晓燕.42例高危新生儿静脉营养临床观察.儿科药学杂志,2006,(6):22.

    [3] 薛辛东.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2-103.

    [4] 张春惠,尚利宏.高危新生儿36例静脉营养临床观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4):52.

    (收稿日期:2010-12-10)

    (本文编辑:郎威) (赵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