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1287
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张瑜 金建军 赵双琴 张世同 张英剑 白艳丽 郑玉峰
第1页

    参见附件。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所有受检者均顺利吞服胶囊,67例受检者胶囊在电量耗竭前通过回盲瓣,1例患者胶囊运行4小时53分,发现前方肠腔狭窄,不能通过,后通过手术取出胶囊,余受检者均在1周内排出胶囊。两组胃通过时间分别为(43.1±11.3) min和(41.7±10.9) min,小肠通过时间分别为(224.8±60.2) min和(220.5±53.9)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变检出结果 在43例慢性腹痛患者中,43例发现小肠病变,其中13例发现小肠非特异性炎症(30.2%),小肠息肉3例(7%),小肠血管畸形2例(4.7%),小肠单发溃疡2例(4.7%),克罗恩病1例(2.3%),小肠钩虫病1例(2.3%),小肠淋巴瘤1例(2.3%)。25例无症状体检者中,发现小肠非特异性炎症3例(12%),小肠息肉1例(4%),小肠血管畸形1例(4%),单发溃疡1例(4%)。两组比较,慢性腹痛者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53.5%),无症状体检者检出率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腹痛组检出慢性浅表性胃炎7例(16.3),糜烂性胃炎3例(7%),胃溃疡2例(4.7%),结肠息肉2例(4.7%),结肠非特异性炎症3例(7%)。体检组检出慢性浅表性胃炎6例(24%),糜烂性胃炎3例(12%),胃溃疡2例(8%),结肠息肉1例(4%),结肠非特异性炎症1例(4%)。两组比较,腹痛组胃结肠病变检出率(39.5%),体检组检出率(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明原因慢性腹痛指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的以上腹或下腹钝痛为主,病程超过6个月的一组慢性疾病,经各项相关检查未能发现明显病因,也被称为慢性功能性腹痛[1]。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患者能够接受胃镜、结肠镜、消化道造影、腹部CT等检查,但对于小肠部分,不少患者难以耐受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检查的痛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