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1238
30例胰瘘治疗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5期
     【摘要】 目的 总结胰瘘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各种原因所致的30例胰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治愈10例,好转15例,未愈3例,病死2例(均死于合并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总有效率为83.3%。结论 非手术治疗对大多数胰瘘有效。

    【关键词】 胰瘘;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近年,世界上大的胰腺外科中心,胰腺术后病死率已由20%降至5%,然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仍达到40%~50%[1]。术后胰瘘是胰腺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28%不等[2],是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引起其他并发症的主要原因[3]。本文旨在探讨胰瘘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约医疗资源。2000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发生胰瘘3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胰瘘患者中,男22例,女8例,男:女=11:4,年龄22~66岁,平均39.3岁。

    1.2 胰瘘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 (1)胰瘘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征象和一些实验室指标,包括发生的时间、每日漏出液体量、漏出液淀粉酶值及持续时间等[3]。密切观察各引流管每日的引流量及性状,监测淀粉酶含量,同时注意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当出现发热(体温>38 ℃)、腹痛、腹胀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同时引流液的量和性状改变、淀粉酶含量超过正常3倍时,应警惕胰瘘的发生。影像学检查对胰瘘的诊断不是必需的。但腹部CT可以明确提示腹腔内积液的情况,并通过发现胰肠吻合口及胰床周围液体内的气泡来提示胰瘘的存在[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