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平诱发Brugard波1例
第1页 |
参见附件。
【关键词】 心律平; Brugard波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诊断巨球蛋白血症3个月,发作性心悸病史数月,每次发作数分钟,曾就诊笔者所在医院未明确,2010年8月10日患者因“心悸4 h”再次入院。病程中无晕厥、抽搐、胸痛。查体:血压100/70 mm Hg,颜面略苍白,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入院查心电图检查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70次/min,即予心律平210 mg静点。静点过程中复查心电图示:室上速,心率122次/min,V1~V3出现J波,ST段呈下斜型抬高,T波倒置。血常规回报:Hb 70 g/L,电解质、心肌酶、肾功能正常。次日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Brugard波消失。
2 讨论
Brugard波是由J波、抬高的ST段以及倒置的T波共同组成。此种特征性的心电图只出现在V1~V3导联,少数病例可波及V4导联。除J波外,右胸导联的ST段抬高可呈下斜型抬高(1型)、弓背向上马鞍型(2、3型),3种形态的ST段抬高可单独出现,也可混合出现。Brugard波呈多变性、间歇性、隐匿性,多发生于男性。影响Brugard波的因素主要包括自主神经的调控、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心动周期长短等。Brugard波的形成机制是心外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位相的圆顶波压低甚至消失,其与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复极电压梯度明显增大形成抬高的ST段和倒置的T波,而1位相的尖波仍存在,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J点或J波后的ST段抬高,而心肌细胞2位相圆顶波的形成是Ito、ICa、INa等离子流共同形成,凡是能影响Ito、ICa、INa的因素均能影响Brugard波的形成。心律平,属Ic类抗心律失常药,为钠通道阻滞剂,能减少钠内流,使Ito本对更强,促使2相顶圆波压低或消失,使隐匿的Brugard波出现,这也是药物激发试验的机制。Brugard波是Brugard综合征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但该患者无家族史,无晕厥,无明显呼吸困难发作,尚不能诊断Brugard综合征,仍需长期随诊,但患者以后使用此类药物时需慎重。患者未进一步行电生理检查,患者室上速、巨球蛋白血症其中有无相关性尚不清楚。
(收稿日期:2010-11-02)
(本文编辑:郎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